赤子丹心 | 《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上)

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中,海外华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祖国抗战,海外华侨以空前规模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这是华侨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运动,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纪念华侨抗战功勋,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推出《赤子丹心——抗日烽火中的华侨故事》,以真实历史讲述呈现海外华侨伟大的爱国精神和赤子情怀。

他们是一个个漂泊异乡的儿女,也是跋涉万里救国图存的归国者。海外华侨与祖国共同写下的抗战记忆,映照了中华民族在战火中凝聚奋起、奉献牺牲直至最终胜利的光辉历程。这些穿透八十载的历史回响仿佛在诉说:无论距离有多遥远,中华儿女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

第十集:

《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上)

一大群漂泊异乡的中华儿女

为祖国竭力奔走呼喊

拳头、声音、文字……

都是救国的武器

我们凝聚在一起

因为召唤不可抗拒

抗战时期,海外侨胞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华侨界涌现出3000多个抗日团体,侨胞们在侨居国创办150多家抗日报刊,通过组织集会、散发传单、演出戏剧、发表演讲、募集钱物、战地采访等形式,为团结抗战奔走呼号。

他们的努力使日本侵略者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孤立,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抗战的态度信心后,主动加入抗战队伍,众多国际援华机构和友好人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中国。

他们在宣传抗战到底的同时,积极倡导国内团结,竭力反对妥协投降和分裂内战。“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海外侨胞营造的国际环境和氛围分不开。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一批归国华侨以记者身份奔赴战地,用文字、摄影作品将真相传向四方,也将民族精神投向海外,辜俊英和黄薇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天我们来说说辜俊英的故事。

1937年冬,辜俊英以“南洋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领队身份自新加坡出发,途经香港、广州、长沙、武汉,最终抵达延安。在这段战火交织的旅程中,他以“洪涛”为笔名撰写超过10万字的《洪涛日记》。

△辜俊英的日记本

日记记录了日军暴行、百姓苦难、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以及八路军在敌后坚持斗争的英勇事迹和所见所闻。

他不只写实,也写情:他写毛泽东亲自接见记者团,写延安人民的质朴精神,写中国共产党如何动员起最广大的人民力量,他请求毛泽东为《南国日报》题词时,毛泽东亲笔写下:“援助祖国,战胜日寇”、“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两副手书。

《洪涛日记》共483页,如今珍藏于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成为研究华侨抗战和南洋支援运动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