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中国贝肯能源集团合作 印尼推进煤炭下游化战略

雅加达讯 印尼工业部长阿古斯·古米旺近日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贝肯能源集团(Beiken Energy Group)与印尼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印尼煤炭下游化利用项目,重点发展煤制化工产业。此举标志着印尼在强化化工产业链、提升煤炭附加值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推动煤炭从燃料向高附加值化工原料转型

印尼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达319.5亿吨,但长期以来以出口原煤为主,附加值较低。近年来,印尼政府将煤炭下游化列为国家战略,旨在通过气化、液化等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化工产品,减少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并推动产业升级。工业部长阿古斯指出,印尼在煤制化学品领域潜力巨大,尤其聚焦于甲醇、烯烃、丙烯、聚烯烃、BDO(1,4-丁二醇) 等高价值产品。

贝肯能源集团作为合作方,拥有低热值煤炭气化技术,能够将低质煤转化为聚烯烃、BDO等化学品。该技术契合印尼需求,因其本土蕴藏大量低热值煤炭资源,此前难以高效利用。阿古斯强调,此项合作将加速印尼化工产业下游化进程,增强供应链韧性。

技术互补与战略对接

本次合作源于印尼工业部长阿古斯与贝肯能源集团于10月10日在北京的会晤。双方就煤气化技术应用及产业链建设达成共识。贝肯能源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油气勘探、能源工程及煤炭气化技术,其技术能够优化低热值煤加工流程,提升化工原料生产效率。

印尼政府认为,贝肯的技术可解决本土煤炭转化难题。当中,可降低进口依赖。印尼目前每年需进口大量化工原料,煤制化学品项目有望替代部分进口。同时,可提升资源价值。通过生产甲醇、聚烯烃等产品,煤炭附加值将显著提高。此外,支持减排目标。煤气化技术可减少传统煤炭燃烧的污染,符合印尼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的方向。

印尼煤炭下游化的挑战与机遇

印尼是全球最大动力煤出口国,但近年面临国际需求疲软、出口下滑的压力。为此,政府积极推动国内煤炭下游化,重点布局二甲醚(DME)、甲醇等煤化工产品,以降低对液化石油气(LPG)的进口依赖。例如二甲醚项目,印尼计划投资12亿美元建设DME工厂,替代15%的LPG进口。政府通过税收减免、配套资金等方式鼓励项目落地。

然而,煤化工项目也面临经济可行性挑战。研究显示,二甲醚生产成本比LPG高出42%,且中国部分项目曾因盈利困难停产。对此,印尼工业部长强调,与贝肯等拥有成熟技术的企业合作,可优化成本并保障项目可持续性。

构建韧性化工生态系统

阿古斯表示,印尼将煤制化学品项目纳入国家工业化战略框架,目标是通过技术合作构建”高效、具全球竞争力的化工产业生态系统”。下一步计划包括产能建设、产业链延伸及绿色转型。当中,将优先推进甲醇、烯烃等关键中间体的本土生产;再从基础化学品拓展至塑料、化肥等下游产业。同时,结合清洁煤技术(如超临界锅炉),降低碳排放。

举行,目前,贝肯能源尚未在印尼直接投资,但已表达合作意向。印尼方面期待通过本次合作,为后续引入更多国际技术伙伴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