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总领事发表署名文章《践行全球治理倡议,共筑世界美好未来》

来自中国驻棉兰总领馆的消息,2025年10月13日至15日,驻棉兰总领事黄河在领区主流印尼文媒体《分析日报》(Harian Analisa)、《警惕日报》(Harian Waspada)、《棉兰论坛报》(Tribun Medan)及华文媒体《环球日报》、《讯报》发表题为《践行全球治理倡议,共筑世界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宣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全文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七十多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倡导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也写道:“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今天,世界格局经历深刻变化,各国再度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和繁荣,一边是冷战思维、霸权主义,是战争和死亡。联合国虽然成立八十年,但它尚未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全球南方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依旧严重不足,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展严重滞后,气候变化、数字鸿沟等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外空等新领域治理亟待完善。
2021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202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旨在巩固强化联合国主导地位,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政府随后发布了《全球治理倡议概念文件》。
全球治理倡议以“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以人为本、行动导向”为核心理念,针对国际秩序中代表性、权威性与有效性三大赤字,提出系统解决之道。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主权一律平等,是全球治理的基本前提,按国际法行事、拒绝双重标准是全球治理的必要遵循,多边主义、共同参与是全球治理的唯一路径,以人为本、为各国人民服务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行动导向、注重实效是全球治理的根本目标。中方希望通过全球治理倡议的实施,增强全球南方的发言权与参与度,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权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使全球治理更均衡、更包容。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为合作提供保障、为交流架设桥梁、为制度明确方向,为世界增添稳定性与确定性。
中国和印尼是全球南方的重要国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包括中印尼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唯有携手合作,方能迎接时代挑战。印尼有句谚语:“团结则存,分裂则亡。”我完全同意普拉博沃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所说:“我们要摒弃‘强者为所欲为、弱者受其所难’的逻辑;捍卫多边秩序,让和平、繁荣与进步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全人类的权利。”中国愿同印尼及所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