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記者 毛麗娟)15日,第二屆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灣芯展」2025)在深圳開幕,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超高速實時示波器發布,將國產示波器性能提升到500%,其帶寬突破90GHz、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標誌着全球電子通信產業迎來超高速信號「中國標尺」。
具體到應用方面,在半導體領域,由新凱來旗下的深圳市萬里眼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示波器不僅可滿足7納米計算芯片的高速接口測試需要,還能滿足3-5納米更高製程芯片的高速接口測試。
示波器是科技與產業上游的關鍵裝備,廣泛應用於產品科學研究、開發測試和生產製造,它將肉眼看不到的電信號變換成看得見的圖像,是工程師和科學家的「眼睛」「標尺」。
「過去,這把『尺子』由美國是德、泰克等幾家西方廠商壟斷,國內廠商的產品在帶寬指標上存在巨大差距。國內示波器的最高帶寬普遍在8GHz至18GHz之間,而國際領先水平已達110GHz。」新凱來旗下的萬里眼技術有限公司示波器產品線總監崔天宇表示,高端示波器就是檢驗芯片性能的、精度極高的「尺子」,尤其是在6G通信、高速數據傳輸等前沿領域,沒有足夠精密的「尺子」,芯片研發得好與不好,根本無從談起。
國產示波器關鍵性能提升500%

萬里眼CEO劉桑介紹,這款產品將國產示波器關鍵性能提升到500%,實現多代產品的跨越,超越眾多西方廠商,位居全球第二。同時具備智能尋優、服務器級算力等創新特性。採樣率高達每秒2000億次,存儲深度達到40億樣點,能夠精準捕獲並分析納米芯片的瞬態信號。儀器將為我國下一代通信、人工智能以及航空航天等科技的研發提供關鍵保障。目前,該示波器已在華為、上海交通大學等多家企業和科研單位應用和測試。
對於芯片而言,設計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而設計芯片離不開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業軟件,它是工程師們畫出複雜電路圖的「筆」,長期以來,這支「筆」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歐美廠商手中。
在灣芯展上,新凱來另一子公司啟雲方科技向外界發布了兩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電子工程EDA軟件—「啟雲方原理圖設計軟件」和「啟雲方PCB設計軟件」。
「今天發布的新產品性能較行業標桿提升30%,產品硬件開發周期可縮短40%。」啟雲方科技負責人告訴大公報記者,這套軟件不僅實現了對國外產品的全面替代,還兼容多款國產操作系統和數據庫,構建了產品生態。
半導體龍頭晒出最新技術
除了眾星拱月的新凱來,多家國產半導體企業也展示了最新技術和產品。北方華創在今年宣布完成對芯源微的併購後,在灣芯展上,芯源微以北方華創集團旗下公司的身份,展出其8-12吋集成電路前道塗膠顯影、化學清洗設備及工藝解決方案,以及先進封裝與化合物領域6-12吋設備工藝。
拓荊科技則展出其晶圓對晶圓混合鍵合設備,以及12吋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等產品,對應了該公司近年在薄膜沉積設備、三維集成設備兩大產品主線上的發展。
華潤微重點展示了該公司位於華南市場的華潤微電子深圳12吋晶圓生產項目。潤鵬半導體副總經理王叔鵬透露,項目已在2024年底通線,華潤微深圳項目一期總投資達220億元,主要覆蓋40、55、90納米工藝節點,以及MCU、射頻芯片、電源芯片、顯示驅動四類產品,將能夠廣泛用於新能源、智能終端、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終端市場。
國產示波器舉世矚目
打破西方封鎖
•「萬里眼」在基礎材料、精密製造、核心芯片、算法、協議、軟件、系統七大領域持續創新,突破《瓦森納協議》封鎖,標誌着全球產業鏈從此多了「中國標尺」的選擇。
研發國產芯片利器
•具體到應用領域,在半導體領域,萬里眼示波器不僅可滿足7納米計算芯片的高速接口測試需要,還能滿足3-5納米更高製程芯片的高速接口測試。
加速6G研發
•在6G通信領域,萬里眼示波器可提供超高模擬帶寬與數百GSa/5採樣率,為6G技術突破提供關鍵支撐。
資料來源:深圳特區報
國際半導體企業 看好中國市場
俄羅斯Ostec Corporate Group專家 大衛·弗蘭齊辛
參加此次展會是為了尋找新的合作夥伴。在我看來,中國市場尤其是半導體市場,正在蓬勃發展。正因如此,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來到中國、結識他人、建立商業合作夥伴關係是非常有意思的。
美國某半導體設備公司應用工程師 奧弗·肖彭
參加「灣芯展」是為了收集有關半導體領域新技術以及製造領域面臨挑戰的信息。我們了解到這裏有很多國內外半導體企業展示新技術、新產品,並開展交流合作,所以我們也決定今年參加展會,尋找中國市場的機會。
TEL中國區戰略與市場副總經理 倪曉峰
TEL於1998年進入中國開展業務,在中國的年銷售額已達到8133億日圓,員工發展到1000多名。公司看好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相信未來有機會在中國開拓更多市場、獲得更好的增長機會。
國產半導體正向全產業鏈自主可控邁進

華潤微電子董事長何小龍灣芯展上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突圍本質是一場「科技主權爭奪戰」,通過「科技突圍一政策協同一市場廣闊」等三重奏,中國正從「低成本製造」轉向「全產業鏈自主可控」。如果說EDA、先進封裝和高端測試設備是本屆灣芯展上最亮眼的「技術單品」,那麼將這些「單品」串聯起來的,則是一種更底層的變化,國產半導體產業鏈上的企業開始「抱團」了,產業鏈協同趨勢顯現。
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西方對華的技術管制涉及整機、芯片、EDA工具、基礎工業軟件等產業鏈上下游。當前,中國企業正加緊突圍,打響了一場覆蓋「設計一製造一設備一材料一軟件」的全鏈自主攻堅戰,以增強供應韌性。國產半導體鏈上企業已經開始主動構建生態,國產設備、材料、EDA工具等緊密協同,形成了從技術破局到產業鏈突圍的良性發展。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構建一套完全自主的計算體系。以國產GPU企業芯瞳半導體技術(廈門)有限公司為例,芯瞳半導體「晒」出最新的生態合作成果,它已成功與60多家國內主流軟硬件廠商完成產品兼容性互認證,其中包括國產CPU廠商、操作系統廠商、整機廠商、應用軟件廠商等。
(來源:大公報A3:要聞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