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起使用无人机跨国运毒案,终于迎来判决。
一名34岁的男子海尔米(Helmie Shahrezza Bin Shahrom)策划并执行利用无人机从马来西亚偷运毒品进入新加坡的计划,被法院判处坐牢28年3个月,并鞭刑18下。这起案件也被控方形容为“前所未见”的跨境贩毒新手法。

🛩️ 无人机跨境“运毒”,警方当场抓现行
案件可追溯到2020年6月17日傍晚。
当时,警方在**克兰芝蓄水池公园(Kranji Reservoir Park)侦测到可疑的无人机活动。
进一步调查揭露,一伙人正利用无人机从柔佛丽都(Pantai Lido, Johor Bahru)**飞来飞去,偷偷运输冰毒。
警方赶到现场时,34岁的海尔米与同伙沙雷扎(38岁)正在操控无人机。
当无人机携带着装有毒品的小袋子飞回新加坡上空时,警方当场出击,两人试图逃跑未果,被当场逮捕。
另两名共犯哈斯里(44岁)与马国毒品供应商纳兹里(45岁)随后也相继落网。
💊 疫情期间“毒断货”,竟萌生无人机点子
调查显示,海尔米原本是小规模毒贩,与纳兹里早在马国认识。
疫情期间边境封锁,毒品难以运入新加坡,他便动起歪脑筋——利用无人机跨境运输。
案发前,他接到同伙哈斯里的“订单”,对方想买125克冰毒,愿付约4000至4500元。
于是海尔米向纳兹里订购269克冰毒,并支付5000元。
双方约定由纳兹里在马国岸边装货,无人机起飞越过边界,直飞克兰芝公园取货。
警方指出,无人机在边境飞行风险极高,若风速或电量不足,可能坠落或偏航,但毒贩仍冒险一试。
⚖️ 法院判刑:新手法更危险、更难侦测
海尔米被控26项罪名,包括:
贩运、持有及吸食冰毒
持有漏税烟
串谋使用无人机跨国走私毒品
他在审讯中否认共谋走私罪名,但最终被法官裁定罪成。
另有两项吸毒及持毒罪名,他选择认罪。
法官在判刑时指出,这起案件“开创先例”,利用无人机贩毒的手法科技含量高、隐蔽性强、侦测难度大,若不严惩,将可能引发更多仿效。
🚫 当局提醒:科技不是犯罪“盾牌”
新加坡警方及中央肃毒局(CNB)提醒公众:
“任何人若利用科技工具从事非法活动,包括无人机、加密通讯或网络支付系统,都不会逃过法律制裁。”
在严格的毒品法之下,贩运超过15克海洛因或250克冰毒即可判死刑。
海尔米所涉毒品量达182.3克冰毒,虽未触及死刑门槛,但仍构成严重罪行。
📍案件时间线简要
2020年6月17日:警方在克兰芝发现可疑无人机,海尔米与同伙被捕
2020年6月18日:哈斯里落网
2022年1月11日:马国供应商纳兹里被捕
2025年10月16日:法院判刑,海尔米入狱28年3个月,鞭刑1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