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尼学校外语课程设置成为舆论焦点。10 月 23 日,印尼教育与教师联合会全国协调人萨特里万・萨利姆(Satriwan Salim)公开表态,反对总统普拉博沃此前宣布的 “在学校课程中增加葡萄牙语教学” 计划,主张应优先推广中文教育,引发关于 “外语课程实用性与学生负担” 的广泛讨论。
总统表态:深化印巴合作 葡萄牙语列为优先学科
此次争议源于普拉博沃总统与巴西总统卢拉的会晤。10 月 23 日,两位领导人在雅加达举行会谈后,普拉博沃在总统府明确表示,巴西是印尼重要的合作伙伴,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决定指导教育部长将葡萄牙语纳入印尼学校课程,并列为 “教育体系中的优先学科之一”。
“选择推动葡萄牙语教学,是为了表明印尼对巴西的重视,也为两国未来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奠定语言基础。” 普拉博沃强调,语言互通是双边关系深化的关键桥梁,此举将助力印尼与巴西构建更紧密的合作纽带。
联合会反对:担忧学业负担 直指中文更具实用价值
针对这一决定,印尼教育与教师联合会率先提出异议。萨特里万・萨利姆在 23 日的声明中指出,当前印尼学校课程结构本就相对紧凑,新增葡萄牙语课程将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已需应对多门基础学科与现有外语课程,额外增加一门语言教学,可能导致学习精力分散,影响核心学科掌握”。
更核心的反对理由在于 “实用价值差异”。萨特里万明确主张,若需新增外语课程,应优先选择中文。“从就业与产业发展角度看,中文的实用价值远高于葡萄牙语。中国是全球经济、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印尼与中国在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领域联系紧密,尤其是中资企业在印尼矿业、基建等领域的布局,对中文人才需求旺盛。”
他进一步强调中文的战略地位:“如今中文已成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语言之一,掌握中文能帮助印尼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更高效地对接国际产业合作,这对印尼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长期需求更契合。”
争议焦点:课程优先级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平衡
此次争议本质上反映了印尼外语课程设置中 “外交需求” 与 “本土发展需求” 的平衡难题。支持普拉博沃决定的观点认为,推广葡萄牙语有助于拓展印尼与巴西等葡语国家的合作,符合外交战略布局;而教育界则更关注课程的实用性与学生负担,认为应基于就业市场与产业需求制定外语教学优先级。
截至发稿,印尼教育部尚未就 “葡萄牙语课程推进时间表” 及 “教育联合会的中文优先建议” 作出公开回应。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争议可能推动印尼政府对现有外语课程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在外交需求、学生负担、实用价值之间寻找更合理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