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卢移民局核查确认11名中国劳工合法就业 呼吁民众参与外籍监管

中苏拉威西讯 日前,中苏拉威西省帕卢市移民局完成对北部地区两家企业的外籍劳工合规检查,确认 11 名中国籍从业者均处于合法工作状态。此次检查源于省议会、渔民代表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听证会,既是对民生关切的回应,也是印尼外籍劳工监管体系规范运行的缩影。

听证促核查 移民局精准核验签证资质

据帕卢市移民局局长通报,此次专项检查的直接动因是中苏拉威西省议会组织的多方听证会 —— 帕卢北部地区渔民代表、涉事两家企业及议会代表围绕外籍劳工就业情况充分沟通后,移民局随即启动针对性核查行动,重点核验中国籍员工的居留与工作许可资质。

“我们对两家公司所有中国籍人员的签证文件进行了逐一审验,确保每一项手续都符合印尼移民法规。” 局长介绍,核查结果显示两类证件覆盖全部 11 名从业者:其中一家企业的 3 名中国员工持有帕卢移民局核发的有限居留许可(Itas),这一许可与临时居留卡(KITAS)属同一身份的不同表现形式,需由雇主作为担保人申请,是外籍人员合法长期工作的核心凭证;另一家企业的 8 名中国籍人员中,1 人为投资者,其余 7 人持有 C20 签证,该签证专门用于商业活动及生产设备安装等特定事务,属于一次性入境的合规商务签证类型。

政策背景加持 合规性背后的制度支撑

此次核查结果的合法性,与印尼外籍劳工管理的刚性制度紧密相关。根据印尼法规,外籍人员合法工作需满足双重前提:雇主需先取得人力部核发的《外籍劳工使用计划》(RPTKA),证明该岗位确无合适本地候选人;员工需凭此申请相应居留许可或签证。

从证件类型看,3 名员工所持的 Itas 许可有效期最长可达 12 个月,需在入境后 30 天内完成申请,是长期技术岗位外籍员工的标准资质;而 7 名 C20 签证持有者的从业活动,则严格限定于商业洽谈与设备安装等短期事务,与签证许可用途完全匹配 —— 这一签证自印尼取消 B2 商务落地签后,已成为境外人员赴印尼开展短期商务活动的主要合规路径。移民局特别强调,两类证件均通过正规渠道办理,且与企业经营范围高度契合。

强化长效监管 呼吁民众参与共治

在通报核查结果的同时,帕卢移民局明确了后续监管举措。局长强调:“我们将建立辖区外籍劳工动态监控机制,定期复核企业用工资质,尤其关注证件有效期续期、岗位变动等关键节点。” 这一举措与印尼近年来加强外籍劳工管理的趋势一致,此前苏拉威西岛曾有中资企业因用工合规问题引发社区关切,后通过完善 RPTKA 备案与属地化雇佣调整实现问题解决。

针对公众参与,局长发出公开呼吁:“若发现未持有清晰签证或移民许可的外国公民,恳请民众第一时间向移民局报告。” 这一倡议呼应了印尼移民管理的 “全民共治” 理念 —— 通过社区监督与官方执法联动,防范非法滞留、证件过期等违规情形。据了解,印尼对非法务工的处罚严厉,最高可处 5 年监禁及 4.2 万美元罚款,且会影响企业后续外籍用工审批。

多方协同共赢 合规奠定合作基础

此次核查的顺利推进,彰显了 “企业自律 – 政府监管 – 公众监督” 的协同效应。中苏拉威西省议会相关人士表示,听证会搭建了沟通桥梁,移民局的专业核查则消除了潜在疑虑;涉事企业负责人也承诺将持续严格遵守印尼劳工与移民法规,保障外籍员工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印尼经贸合作深化,外籍劳工合规性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次帕卢市的核查案例表明,只要严格遵循 RPTKA 备案、证件申请等法定流程,外资企业完全可实现合规经营,这既符合印尼 “保护本土就业与引进外来技术平衡” 的政策导向,也为两国产业合作筑牢制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