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印共探绿色农业合作新路径 2025中国—印尼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活动福州举办  

图片

中国福州讯 10 月 24 日下午,“2025 年中国 — 印尼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交流活动” 在福建福州顺利举办。此次活动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简称 “福建省科协”)主办,以 “聚中印尼科技力量,共创绿色农业未来” 为核心主题,吸引印尼农村、发展落后地区与移民部代表团 100 余人,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省级顶尖农业科研单位,地市科协、相关农业企业代表共同参与,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空间,为闽印农业务实合作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本次交流活动实现中印尼农业领域 “需求方” 与 “供给方” 的高效汇聚。印尼代表团由农村、发展落后地区与移民部牵头组建,成员涵盖农业政策制定者、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发展项目负责人,重点关注 “如何通过科技提升农业产能、改善农村发展水平”;福建方面则派出农业科技 “精锐阵容”——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携智慧农业、生态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参会,福建农林大学带来热带作物品种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方案,地市科协及农业企业代表则聚焦成果落地应用,如福州、漳州等地的企业带来了小型化农业机械、生物有机肥等适用于东南亚气候的产品。

图片

“福建与印尼均为农业大省,气候条件相近,在热带作物种植、海洋农业开发等领域有天然合作基础。” 福建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特意搭建 “成果展示 + 需求对接” 双平台,既让印尼代表团直观了解福建农业科技实力,也让福建科研机构与企业精准把握印尼市场需求。

交流环节中,双方围绕 “科技如何赋能绿色农业” 展开针对性探讨,形成多组 “需求 – 成果” 对接意向。印尼农村、发展落后地区与移民部代表团代表首先分享当地农业发展痛点:“印尼部分农村地区仍面临粮食单产低、灌溉效率不足、农产品保鲜难等问题,尤其在发展落后地区,急需适配性强、成本可控的农业技术。” 代表团同时提到,移民安置区的农业配套建设也需科技支持,希望引入适合小规模种植的作物品种与简易农技。

对此,福建科研单位与企业逐一回应: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介绍 “智慧灌溉控制系统”—— 该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自动调节供水,已在福建漳州、广东湛江等地推广,节水率达 30% 以上,且设备成本适合东南亚农村地区;福建农林大学团队则重点推介 “抗逆性热带作物品种”,如耐湿热的玉米、高产优质的菠萝品种,这些品种经多年培育,已适配印尼气候条件;漳州某农业企业代表展示 “便携式农产品保鲜设备”,该设备无需外接电源,可延长热带水果保鲜期 5-7 天,解决印尼农产品运输损耗大的难题。

此外,双方还就 “农业科技人才培训” 达成初步共识 —— 印尼代表团希望福建能提供农技人员短期培训,福建农林大学当即表示可开设 “中印尼农业科技研修班”,涵盖品种选育、田间管理、产后处理等全链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