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局拘留中国人竟不让吃饭和治病?

廖内群岛讯 近日,一名中国公民因涉嫌违反印度尼西亚移民管理规定,在廖内群岛省丹戎槟榔市被当地移民局拘留。事件引发多方关注,当事人法律顾问与丹戎槟榔移民局就拘留合法性、当事人权益保障等问题各执一词,争议焦点凸显,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处理中。
据当事人的法律顾问介绍,被拘留的中国公民持有印尼完整的居留许可及工作许可文件,此次被拘留的原因并非无合法证件,而是因其近期从雇员身份转为创业者身份后,未及时向移民部门申报身份与工作状态的变更。法律顾问强调,此类身份变更问题本可通过行政纠正方式解决,移民局直接采取拘留措施过于严苛。
更让法律顾问不满的是,当事人在拘留期间的权益未得到充分保障。其表示,当事人在被拘留后健康状况逐渐恶化,但直至数日后才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延误了最佳护理时机。此外,法律顾问还指控丹戎槟榔移民局存在服务不周的情况,亲属多次为当事人送达的食物,均未能顺利转交至当事人手中,影响了当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基于上述情况,法律顾问团队明确表示,拟向印尼人权部提交投诉,称当事人因拘留期间承受较大心理压力,进而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认为移民局对此负有责任,同时指出移民局在拘留当事人后,未及时通知中国驻印尼相关使馆,程序存在疏漏。
针对法律顾问的指控与质疑,丹戎槟榔移民局局长迅速作出回应。他表示,此次对该中国公民实施拘留,完全依据印尼《移民法》的相关条例,核心原因是当事人在身份与工作状态发生变更后,未按规定向移民部门履行申报义务,已涉嫌违反移民管理规定,因此拘留措施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关于拘留程序与当事人权益保障问题,移民局局长强调,整个拘留过程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不存在违规操作。在当事人被拘留期间,移民局每日会按时提供三餐,保障其基本饮食需求,同时已协调医护人员定期为当事人提供医疗照顾,不存在健康问题被忽视的情况。对于 “扣留食物” 的指控,移民局局长明确予以否认,称移民局始终积极协助传递亲属送来的物资,不存在故意扣留的行为。
目前,双方的争议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法律顾问认为当事人的违规行为情节较轻,应以行政纠正方式替代拘留,且移民局未通知中国使馆存在程序瑕疵;另一方面,丹戎槟榔移民局则坚持拘留措施合法合规,当事人权益已得到保障,否认存在程序问题与服务疏漏。
截至发稿时,该案件仍处于处理阶段,当事人的法律团队已正式提出诉求,要求印尼相关部门暂停对当事人的拘留,并妥善解决此次事件中存在的程序问题,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后续案件进展,本报将持续关注并及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