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布局印尼铜矿:北方矿业 7.44 亿收购 KSK 项目,全球铜市供给格局生变

 ​
11 月 6 日,伦敦证券交易所创业板(AIM)上市企业 Asiamet Resources Limited 发布公告称,已与北方矿业(香港)有限公司(Norin Mining)达成协议,以 1.05 亿美元(约合 7.44 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对价出售其持有的印度尼西亚 KSK 铜矿项目全部权益。此次交易正值全球铜矿供应紧张之际,中资企业的战略切入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交易核心:7.44 亿现金交割,53.3% 股东已承诺支持
根据公告披露,双方签订的有条件买卖协议采用 “无现金、无债务” 基准交易。Asiamet 董事会指出,北方矿业作为资金充足的铜矿生产商,不仅具备成熟的开发加工技术,更符合高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标准,其介入将推动 KSK 项目从开发阶段迈入实质采矿运营阶段。
该交易需满足股东批准、监管机构核准等先决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合计持有 Asiamet 53.3% 已发行股本的股东已作出不可撤销承诺,将投票支持出售决议,为交易通过奠定基础。由于交易规模构成公司业务根本性变更,Asiamet 将依据伦敦证交所 AIM 规则第 15 条,于 2026 年 1 月 29 日召开股东周年大会审议相关议案,预计整体交易将在 9 个月内完成。本次交易由 Grant Samuel 担任首席财务顾问,A&O Shearman 提供法律顾问服务。
项目价值:年产万吨 A 级铜,填补全球供给缺口
位于印尼中加里曼丹省的 KSK 项目,核心资产为 BKM 铜矿,矿区总面积达 390 平方公里,目前已处于先进开发阶段。根据 2025 年 5 月发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采用露天堆浸溶剂萃取 – 电积工艺,设计初始矿山寿命 12.8 年,每年可生产 1 万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A 级铜阴极,全生命周期预计产铜 12.4 万吨,总收入可达 11.92 亿美元。
从财务指标看,项目税后净现值达 1.224 亿美元,内部收益率 17.7%,投资回收期仅 4.5 年,具备显著的盈利潜力。恰逢全球第二大铜矿 —— 印尼 Grasberg 矿因矿难停产,铜精矿供应缺口加剧,瑞银预测 2026 年全球铜市场供给缺口将进一步扩大,KSK 项目的投产预期已引发市场对铜价的乐观展望。
双方战略:北方拓局印尼,Asiamet 聚焦股东回报
对于收购方北方矿业而言,此次交易是其全球资源布局的关键落子。据公开信息,这家香港注册企业已在刚果(金)、津巴布韦、沙特等国运营多个矿产项目,拥有 227 万吨铜、51.9 万吨钴的总资源量,2024 年营收达 11 亿美元,具备强大的项目运营能力。北方矿业通过收购 KSK 项目,不仅将新增稳定的铜生产基地,更借助与 Grasberg 矿同处印尼的地理优势,在全球铜资源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Asiamet 董事长 Tony Manini 将此次交易称为 “里程碑事件”,他表示,经过多年培育,KSK 项目已具备商业化开发条件,出售给技术与资金实力兼备的北方矿业,既能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更能为股东带来丰厚回报。公告显示,交易净收益将主要用于现金分红,剩余资金将投向新的增长机会。
行业透视:中资加速布局印尼矿产资源
此次交易延续了中资企业深耕印尼矿产市场的趋势。作为全球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印尼近年来凭借丰富的资源储备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此前华友钴业已在印尼建成镍矿全产业链布局,并通过与印尼大学、清华深研院合作构建 “资源 + 技术 + 人才” 生态;此次北方矿业收购铜矿项目,进一步凸显印尼在全球新能源金属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行业分析师指出,在全球铜矿供应紧张与新能源产业需求激增的双重驱动下,具备技术优势与合规能力的中资企业,正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加速整合海外资源。KSK 项目的交割,不仅将提升北方矿业的铜产能规模,更有望为印尼创造就业岗位与税收收入,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目前,双方尚未披露项目后续开发的具体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