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布亚讯 巴布亚省凯罗姆县森吉区近期曝出严重无证采矿事件,当地一家企业在未取得采矿营业执照(IUP)的情况下,长期涉嫌非法开展采矿作业,包括擅自开挖土地、操作重型采矿设备及加工矿产材料,其违规行为已引发当地政府与警方关注。
据当地政府内部消息人士透露,该涉事企业的运营状态极具迷惑性,“其生产流程、设备规模如同已获得正式生产许可般规范,但经核查完全缺乏法定的 IUP 文件”,属于典型的 “无资质却常态化运营” 违规情形,严重违反印尼矿产资源开发的基本法律要求。
更值得警惕的是,该企业还涉嫌违反印尼《移民法》,非法雇佣 5 名中国籍工人参与采矿生产活动。经查,这 5 名外籍人员所持签证为访问签证或考察签证,根据印尼法律规定,此类签证仅用于商务访问、项目考察等非生产目的,严禁用于获取劳动报酬的生产领域工作,涉企的用工行为已构成明显违法。
从法律追责层面来看,根据印尼《矿产煤炭法》相关条款,无证采矿行为若查实,涉事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最高 5 年监禁,同时需缴纳最高 1000 亿印尼盾的巨额罚款;而依据《移民法》,滥用居留许可(违规务工)的外籍人员将面临刑事处罚,处罚后还将被依法驱逐出境,涉事企业也需为违法用工承担连带责任。
目前,巴布亚省警方已正式介入此案,一方面对涉事企业的无证采矿行为展开调查,固定生产记录、设备清单等关键证据;另一方面重点对 5 名涉嫌违规务工的中国籍人员进行身份核查与法律审查,厘清其入境流程、工作内容及薪酬结算情况。截至目前,涉事公司总裁尚未就上述指控作出公开回应。
此次事件再次暴露印尼在矿产资源监管与外籍劳工管理中的双重漏洞:一方面,部分地区对矿产开采的 “事前资质审核” 与 “事中动态监管” 存在脱节,导致无证采矿行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私营企业外籍劳工的签证用途核查、用工合规性检查机制仍需完善,难以完全杜绝 “签证类型与实际工作不符” 的违规现象。业内呼吁,需通过强化跨部门联动(矿业监管部门、移民局、警方),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从源头遏制类似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