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這場預熱已久的第十五屆全運會,於廣州奧體中心盛大開幕。開幕式結束後,那由科技、文化、傳統與熱情交織而成的震撼,依然在每一個觀衆心中久久回蕩。
開幕式總導演郎昆早在彩排時就放話,整個團隊精益求精,目標就是打造一場讓人難忘的盛典。而郎導的這份信心,從暖場環節開始就被徹底點燃。副總導演黃沛淩把暖場表演定義為「氛圍擔當」,確實,長達65分鐘的《灣區潮湧》就像一桌嶺南文化盛宴,舞獅、粵劇、節令鼓等非遺元素,在充滿活力的現代表演中徹底「活」了起來,讓現場觀衆直呼過瘾,也對嶺南文化有了更生動的理解。
大幕正式拉開,更大的驚喜接踵而來。執行總導演孟可和高燕坦言,對這次創作簡直「心生向往」。到底是什麼讓他們這麼滿意?原來,導演組專門挖掘那些粵港澳老百姓司空見慣的文化瑰寶,讓它們煥發新生命。於是我們看到了廣繡的紋樣、廣琺琅的光澤、嵌瓷的拼貼等這些散落在生活中的精緻符號。而在AIGC、VR、AR等科技的加持下,居然創造出一條在虛拟空間中舞動的醒獅,還有龍舟從觀衆席頭頂「劃」過,引來全場陣陣驚呼。
更難得的是,這麼精彩的開幕式是由粵港澳三地合力打造的,這也是「一國兩制」在體育領域的一次全新嘗試。在我看來,整場演出正是圍繞「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和「同夢同圓」這三個關鍵詞來展開的。
「同根同源」是開幕式創作的基石。粵劇、詠春、麒麟……這些最具代表性的嶺南文化符號,正如孟可導演所說,這些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當它們集中呈現在舞台上,我們看到的是粵港澳三地無法割裂的文化血脈。
「同心同緣」是情感的聯結。高燕導演敏銳地指出,粵語、粵歌等元素承載著全國觀衆的集體記憶。當那些耳熟能詳的粵語老歌在夜空中響起,瞬間喚起的是幾代人藏在心底的情感。這種「緣」,是文化的緣,也是人情的緣,把三地乃至全國觀衆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同夢同圓」指向的是大灣區的共同未來。這一章充滿青春與科技感,無論是大學生演員、「標兵女孩」帶來的感染力十足的表演,還是芭蕾、街舞、交響樂等年輕化表達,都展現著灣區的蓬勃朝氣。特別是貫穿始終的「水」的元素,正如副總導演黃沛淩所解讀:維多利亞港和珠江,是共同的地域符號;而「潮湧」這個主題,正是大灣區攜手共進、同心圓夢的最生動寫照。
這場開幕式,不只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一場濃濃的「嶺南情」。它用科技激活傳統,用情感串聯地域,用青春描繪未來。正如總導演郎昆所期待的,它的確成了一場展現灣區獨特魅力、讓全國觀衆難忘的精彩盛會。
文字:South見習記者 伍一傑
視頻:潘嘉俊
海報:潘嘉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