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内省一起野象伤人事件近日引发广泛关注:一名 8 岁女童在与家人逃离住所时被野象撞击,最终因伤势过重离世。这起悲剧再次将该国日益严峻的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问题推向公众视野,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警示,野生动物栖息地持续缩小,正迫使动物与人类陷入愈发危险的接触局面。
据报道,遇害女童仅被公开身份为 Citra。10 月 30 日,她与家人居住在西伦拜区玉米地附近的木屋中,当一群共 10 头野象靠近时,全家紧急撤离,过程中一头野象突然冲向 Citra 并发起攻击。女童头部遭受重创,头骨骨折,陷入昏迷状态,最终在三天后的周六不幸死亡。
长期为廖内省野象佩戴 GPS 项圈、追踪其活动轨迹的 Rimba Satwa 基金会主任祖尔胡斯尼・苏克里(Zulhusni Syukri)指出,这起悲剧并非偶然,而是廖内省大象长期承受人类活动创伤的 “沉痛警示”。
“这类人象冲突事件的根源,在于廖内省的大象几十年来不断遭遇人为干预带来的创伤。” 苏克里解释道,“它们被强行驱离栖息地、误入人类设置的陷阱,还常被烟花驱赶,这些经历逐渐改变了大象的行为模式,让它们变得更具攻击性。”
他进一步补充,民间流传的 “大象永远不会忘记” 并非空谈,而是蕴含科学依据:“大象拥有极强的记忆力,它们会主动回到过去发生过冲突的区域,借助敏锐的嗅觉识别与早期创伤相关的人类,进而发起攻击。这本质上是动物在生存压力下的应激反应,背后是栖息地被挤压的深层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