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潜水教练进行诈骗 多名中国游客在巴厘岛中招

巴厘岛讯 巴厘岛警方近日宣布抓获一名长期针对外国游客实施旅游套餐诈骗的本地男子,其持续近两年的作案生涯终告终结。这起案件的突破源于一名 26 岁英国游客的及时报案 —— 嫌疑人在海滩餐厅主动搭讪受害人,以 340 万盾的潜水旅游套餐为诱饵,通过伪造资质、虚构服务等手段骗取现金后失联,受害人当即向警方报案并配合固定证据,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支撑。
警方透露,该嫌疑人并非初犯。早在 2023 年 4 月,当地酒店与餐厅协会及旅游界人士就曾联名向警方举报其恶劣行径,指证其诈骗行为已导致旅游区声誉受损。但由于此前的受害者多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在发现被骗时已结束行程返回本国,警方难以获取证人证言、签署报案笔录等核心材料,导致案件因证据链残缺无法进入司法程序,嫌疑人也因此愈发肆无忌惮地持续作案。
经警方调查,嫌疑人已形成成熟的诈骗套路,专门瞄准缺乏本地信息的外国游客。其典型作案流程具有高度欺骗性:首先在海滩、景区餐厅等游客密集区域主动搭讪,以 “本地人优惠价”“独家体验套餐” 等话术吸引注意力;随后通过展示其他旅游公司的高评分网站截图伪造信誉背书,并谎称自己持有专业潜水教练协会(PADI)证书,以此建立专业可靠的形象;在游客心动后,立即要求以现金形式支付全款,承诺次日提供接送服务,待收款后便彻底失联。
从警方核实的情况来看,嫌疑人诈骗金额呈现标准化特征,每笔涉案金额集中在 200 万至 300 万盾之间,既足以构成刑事犯罪,又因未达到 “巨额诈骗” 标准降低游客警惕性。其骗取的资金全部用于日常生活开销,未形成复杂资金链条,这也成为此前案件调查的又一难点。
“受害者跨国离境导致取证中断,是此类案件长期难以追责的核心症结。” 巴厘岛旅游警察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旅游诈骗案件的特殊性在于,游客通常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强,一旦结束行程离开印尼,警方难以通过国际司法协助获取完整证言,而印尼《刑事诉讼法》对证人证言的书面形式要求严格,缺少受害人亲笔签署的报案材料将直接导致案卷无法移交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