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印尼的中国进口卡车让本地制造商感到担忧。中国进口卡车的出现甚至已经造成了“受害者”。
汽车观察家亚尼斯(Yannes Pasaribu)指出,能矿部、交通部和工业部等机构之间在非公路(off-road)区域如矿区的商用车辆方面的法规尚未协调一致。
亚尼斯解释说,日本制造商因重叠的政策所带来的后果而面临不平衡。
“中国进口卡车专门用于封闭的矿区,不完全受相同的法规约束,因此许多仍然使用欧Ⅱ或欧Ⅲ发动机。”亚尼斯于2025年11月12日对《detikOto》表示。
“从日本汽车工业的角度来看,这显然造成了竞争不平等,因为中国卡车在没有严格排放认证负担的情况下,提供的价格低30%至50%,而日本制造商为了满足国内标准则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他解释说。
众所周知,日本制造商已在印尼投资数万亿盾以升级其生产线,以遵守政府要求的欧Ⅳ标准。
三菱扶桑(Mitsubishi Fuso)是受到中国进口卡车出现影响的企业之一。这种忧虑已向印尼机动车工业协会反映,但政府尚未给出解决方案。
“到现在我们仍在等待政府的具体行动。而所谓等待,我们也不能强迫别人。希望能尽快实现。”克拉玛尤达三钻汽车公司(PT Krama Yudha Tiga Berlian Motors)销售与市场总监阿吉(Aji Jaya)表示。
商用车领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大量工人,并为国家经济作出贡献。
“别等到我们已经倒下了才有具体行动。”阿吉说道。
印尼机动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库库·库马拉(Kukuh Kumara)此前也表达了相同的担忧。据库库所说,中国进口卡车虽然能获利,但可能威胁国内产业,尤其是那些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的制造商。
“截至今年7月,据估计——我们没有足够正式的数据——大约有7000辆,到年底可能达到14000辆商用车。”库库前段时间表示。
车辆排放标准是政府已确定的战略性措施之一。
不仅仅是排放问题,整车进口(CBU)卡车的影响已经显现。部分汽车零部件工厂已将员工人数减少了一半。
“有一家为自卸卡车提供零部件的公司,员工裁了近50%。”印尼汽车与摩托车零部件工业协会(GIAMM)秘书长拉赫玛特·巴苏基(Rachmat Basuki)前段时间表示。
“整车进口(CBU)卡车应立即停止,因为卡车不仅影响零部件产业,车身制造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零部件产业能够有所改善。”他补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