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联相册 | 海珠区侨联成功协助马来西亚华人圆梦寻亲

“没有侨联组织的帮助,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国内的亲人。”

近日

海珠区侨联联合江南中街道

得胜社区等多方力量成功帮助

远在马来西亚的华裔杨先生

与国内亲属卢先生认亲团圆

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家族记忆

得以接续

一封家书牵出跨越世纪的亲情

这场跨越重洋的团聚,要从一封泛黄的家书说起。年近七旬的杨先生祖籍广东,父亲早年漂洋过海移居马来西亚,因历史原因与家乡亲人断联数十载。时光匆匆,在一次整理旧物时,杨先生意外发现一封2001年从广州寄往马来西亚的家书,收件人正是他的父亲。

“信纸已经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杨先生回忆道,信中详细记述了广州亲属的生活近况,字里行间满是对海外亲人的思念。最珍贵的是,信中留下了国内亲属姓名和“广州市海珠区某地”的详细地址。“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在中国还有血脉相连的亲人。”杨先生毅然踏上了寻根之路。

杨先生的好友、广州海外联谊会理事陈国雄得知此事后,主动提出借参加佛山南海恳亲大会之机,陪同杨先生前往广州寻亲,并第一时间通过广州市侨办向海珠区侨务部门寻求协助。

海珠区侨联接到求助信息后高度重视,立即整合线索信息,依托基层侨联组织网络,联动江南中街道、得胜社区开展精准排查,通过调取户籍档案、走访社区老人,最终确认寄信人已于数年前离世,现居原址的是其子卢先生,这一关键信息为后续沟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半世纪离散终团圆

然而,寻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双方失联时间太久,知情的长辈大多已经离世,卢先生对突然出现的“海外亲戚”充满了疑虑,多次到居委会反映担忧遭遇诈骗,寻亲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面对这一信任危机,江南中街道侨务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与卢先生促膝长谈,以真挚情感打动人心,以理性分析释疑解惑。同时,结合老照片、家书内容、族谱等实物证据,一点点还原家族的历史脉络,努力消除卢先生心中的顾虑。海珠区侨联积极出谋划策,建议采取“多方见证”的形式组织见面,增强过程透明度,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消除了卢先生的心理顾虑,为最终团聚铺平了道路。

在广州市侨办、区侨联、街道和社区干部的共同见证下,杨先生和卢先生在江南中街得胜社区服务中心得以重逢。现场,双方共同追忆家族往事,核对证件与老照片,并当场组建“家族联络群”,约定今后保持密切联系,赓续血脉亲情。当杨先生用带有乡音的粤语喊出一声“阿弟”,卢先生瞬间眼睛泛红,激动地说:“我母亲生前常说,海外还有一位表哥一家,一直盼着重逢……今天,她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侨胞的每一份期盼都值得被认真对待。”接下来,海珠区侨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侨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心用情解决侨胞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健全和完善服务机制,推动为侨服务更精准、更规范、更有温度,真正把工作做到侨胞心坎上,努力让每一位侨胞都能感受到侨联组织的关怀和“娘家人”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