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中国正建造全球首座抗核爆人工浮岛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正在建造世界上首座能够承受核爆炸的人工浮岛。
上海交通大学指出,抗核爆人工浮岛暨研究中心能够容纳238人,无需补给即可维持四个月的生活。预计将于2028年投入使用,选址位于(南海)争议水域。
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正在建设一个能够推动全球海洋技术竞赛的大型科学基础设施综合体——一座旨在抵御核爆炸的人工浮岛。”
该报报道称,该人工浮岛长138米,宽85米,主甲板高出海平面45米。其独特的抗核爆结构采用了多层“超材料”面板。
该岛本身是一个半潜式双体平台,即使在6至9米高的海浪中也能正常工作,并能抵御最强烈的台风。该报指出,该平台的排水量与最新的“福建”号航母相当,为7.8万吨。
《南华早报》报道称:“这座人工浮岛的关键创新之处在于其兼具机动性和固定性。”
与静止的科学站或燃料和补给有限的普通船舶不同,这座人工浮岛将能够以最高15节的速度航行,并支持一百多名研究人员进行持续的海洋研究。
一些军事观察人士认为,该设施未来的潜在用途可能不仅限于科研。这座人工浮岛也可用在有争议的水域,以保持永久性存在,并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而迁移。《南华早报》总结道,该中心规格中提到的军事标准表明,它可能具有双重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