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乡情】“排球是我们的乡愁”——海外华人全运江门赛场感受乡情

“排球是我们的乡愁”

——海外华人全运江门赛场感受乡情

精彩的排球比赛现场。

“Good Ball!(好球)”12日在广东江门台山市举行的十五运会男子排球比赛中,72岁的海外华人陈玉豪摇动着“我爱台山”的小旗为运动员喝彩。他年轻时曾任台山排球队副队长,担任副攻手。

陈玉豪几天前从美国芝加哥回到家乡台山,在全运会排球赛场上感受到浓浓的乡音和乡情。“能在家乡看到全运会比赛非常激动,跟当年上场比赛的心情一样。”排球已在台山发展了上百年。当年,在侨胞的推动下,这项运动跨越重洋传入台山,并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1914年,在侨胞的推动下排球运动从海外传入台山,木杆支网、空地为场,排球迅速在此落地生根。陈玉豪介绍,台山华侨在家乡打排球时常使用英语,如把“好球”叫作“骨波”(近似“Good Ball”发音)、“界外球”叫作“倒晒”(近似“Out Side”发音)等,这些球场术语在当地一直沿用至今。在台山,这种将方言与外语碰撞出的独特“语言混血”现象,被称作“半唐番”。

“排球是我们的乡愁,这就是回家的感觉。”一起观赛的78岁海外华人刘颖斌说,他是大芝加哥地区华侨华人联合会秘书长,这次和几名乡亲一起从美国回到台山,参加将在11月14日至16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台山宁阳会馆(同乡会)联谊大会。

台山是中国著名侨乡。据台山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数据,约180万台山籍乡亲旅居海外及港澳等107个国家和地区。

“这次回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越来越好,真是日新月异,我们发自内心地自豪……我们无论走得多远,身在何处,对家乡的情感只会愈来愈浓。”刘颖斌说,这次全运会男排比赛成为另一个凝聚乡情的载体,很多台山籍华侨华人到赛场观赛,为运动员加油助威。

作为“排球之乡”,台山人对排球运动情有独钟。据统计,常住人口约90万的台山市,如今拥有3300支业余排球队,会打排球的群众有近50万。夜幕下,球场人声鼎沸,常出现“兄弟同场、父子对阵、爷爷助威、奶奶烧水”的动人场景。

陈玉豪就是在这样的排球氛围中长大的,1972年他加入台山排球队。排球和青春为伴,排球文化基因融入血脉。20世纪80年代他到异国他乡生活后,有机会还会经常和同乡一起打排球。

台山拥有数量庞大的排球训练馆、排球灯光球场、室外球场,总数超500个。承办十五运比赛的台山体育馆拥有40多年的历史,这是全运会排球项目第三次落户台山。为迎接本届全运会男排比赛,台山对新宁体育馆、台山体育馆进行升级,六级智能灯光系统满足4K转播要求,国际赛事级枫木地板和专业地胶保障竞技安全。

陈玉豪说,以前打球都在露天场,计分靠手动。如今硬件条件变好了,有了标准化排球馆,但浸润在台山街头巷尾那份对排球最淳朴的热爱,一直没有变。(新华社广州11月13日电)

运行仅2个多月,江门中微子实验发布首个物理成果

两大关键参数刷新世界测量精度纪录

11月19日,科研人员在江门中微子实验运行控制室监测探测器运行情况。新华社发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江门举办发布会,宣布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设成功并发布首个物理成果:江门中微子实验仅用2个多月,便以超越此前实验1.5—1.8倍的精度测得2个中微子振荡关键参数,超过国际其他实验10—20年的积累。

“JUNO能够在2个多月时间内完成如此高精度的测量,表明JUNO探测器的性能完全符合设计预期。其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使我们可以很快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检验3种中微子振荡的框架,寻找超出此框架的新物理。”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王贻芳表示。

作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JUNO成员涵盖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5个科研机构的700多名研究人员。“看到JUNO在国际合作下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我感到非常自豪。它的成功反映了我们整个国际团队的投入和创造力。”JUNO国际合作组机构委员会主席、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马科斯·德拉科斯说。

JUNO研发团队历经多年攻关,在高探测效率光电倍增管、超高透明度液体闪烁体、超低本底材料和精密刻度系统等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JUNO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可升级改造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未来几十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将持续产生重要物理成果并培养新一代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曹俊表示。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一项汇聚了全球智慧的大型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也是中国科学院在科技领域引领创新发展、体现大国担当的具体实践。”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说。(文/陈敏锐 张浩洋 严建广)

五邑大学双仪式同启

共庆建校40周年

11月15日,五邑大学举行乡梓广场落成仪式与十友楼修缮启动仪式。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红武,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代表,五邑大学校领导、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仪式。

当天落成的乡梓广场以“乡梓”为核,由邑大校友共同捐资建设,旨在纪念海外侨胞与港澳同胞支持办学的桑梓情,弘扬爱国爱乡的传统美德,激励在校学子铭记“饮水思源”。广场中心建有“乡梓广场”字样石碑,石碑两旁建有圆弧形景墙,墙上记录着五邑大学建校以来广大支持办学人士的历程。乡梓广场不仅提供了一处供师生休憩、交流的校园空间,更是一座联结侨胞与家乡、校友与母校、历史与未来的“精神地标”。

同期启动修缮的十友楼,由10位旅港邑贤于1995年共同捐资1000万港元兴建,1997年落成,现为校史馆、国际会议厅及多功能中心,是学校学术交流与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4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友楼修缮工程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保护历史建筑的关键举措。学校将坚持“修旧如旧、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修缮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十友楼的历史原貌和特色元素,做到尊重历史、还原旧貌、科学评估、最小干预,在守护好建筑本体和历史价值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其使用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文化展览工作。(文/朱磊磊 皇智尧)

 

江门市启动“畅游五邑 乐购侨都”消费季暨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茶饮文化周

把全运会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茶饮文化周现场人气火爆。

11月13日下午,2025年江门市“畅游五邑 乐购侨都”消费季暨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茶饮文化周启动仪式在江门人才岛潮头中央公园举行,为期4天的茶饮文化周正式拉开帷幕。

第五届茶饮文化周活动规模再创新高,汇聚了180多家品牌商家,并融合“江门茶饮”“五邑美食”“侨都咖啡”“江门制造”及新能源汽车展销等多元消费场景。活动期间,不仅有基于鹤山红茶、新会陈皮等本地特色原料研发的首发茶饮产品亮相,还推出结合非遗、民俗风貌、中医药特色的定制文创展示,让市民游客一站式体验侨都消费魅力。

记者现场看到,肯悦咖啡餐车吸引了众多咖啡爱好者的目光。这辆充满现代设计感的餐车,推出了精心调制的创意咖啡,精准触及年轻目标群体,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这次肯悦咖啡带来其新产品——榛子黑巧焦糖厚蛋挞、玫瑰乳扇风味拿铁,给前来江门茶饮文化周的市民带来味蕾新体验。

除了丰富的消费场景,系列专业活动同样亮点纷呈。茶饮行业供需对接大会搭建起原料供应、研发培训、品牌孵化等全链条交流平台,展现江门茶饮产业集群实力;“首发经济”产品推介会通过品牌路演,展示行业创新成果;连锁经营“双创”分享沙龙邀请省内外知名品牌负责人,围绕品牌塑造、场景创新等话题分享经验,助力青年创业。

活动还特别推出广交会专享礼遇,广交会参展商、采购商凭相关证件可享受酒店、商圈、旅游等领域专项优惠,同时银联云闪付增设境外人士优惠通道,进一步提升“江门茶饮”的国际知名度。

作为新中式茶饮发源地,江门已形成覆盖“原材料种植-研发生产-品牌运营-人才培养”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市茶饮品牌在全国布局门店超3000家,输出专业从业人员近5万名。此次活动以茶为媒,不仅深化了大湾区城市间的商旅文体协同,更助力江门人才岛打造“产城融合”消费新支点,将十五运会流量红利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活动期间,江门人才岛潮头中央公园将持续为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茶饮文化体验与多元化消费选择。这场集“商旅文体健”于一体的盛会,正成为擦亮“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城市品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侨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让更多人透过一杯茶,看见江门、体验江门、喜爱江门。(文/张浩洋 蔡昭璐)

 

第十一届世界台山宁阳会馆(同乡会)联谊大会闭幕

澳门台山同乡会成为下届大会主办方

11月16日晚,以“侨心聚台山,共筑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世界台山宁阳会馆(同乡会)联谊大会在台山圆满闭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8个海外社团,近千名台山籍侨胞在家乡共叙乡情。

联谊大会负责人之一、澳大利亚墨尔本台山同乡会常务副会长黄永彬回顾了筹办历程,并对各界支持表示感谢。闭幕式上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经大会团长联席会议决议,澳门台山同乡会成为第十二届大会主办方,大会将于2027年11月在台山举办。“期望我们相约2027年,聚焦家乡文旅、大健康产业,为台山更好发展贡献侨力量。”澳门台山同乡会理事长林陈红说。

世界台山宁阳会馆(同乡会)联谊大会已成为全球台山人联络感情、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联谊大会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连日来,主办方组织了“台山华侨林”植树活动、“秋颂·侨安——2025台山安居盛荟”活动以及台山产业展销活动,让与会者领略家乡发展新貌与投资机遇。出席联谊大会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还参加了台山经济文化项目考察一日游、“世界宁阳夜”高品家宴暨“星耀高品 侨荟四海”文艺晚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及侨助“百千万工程”分享交流会等活动。(文/李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