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唯一的地方大戏——琼剧|闲话海南

说到中国的地方戏剧,被熟知的当属京剧、黄梅戏、越剧、昆曲、花鼓戏等。实际上,中国的地方戏剧大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基本上每一个省份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戏剧。根据本地的风俗民情,文化特点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剧。

海南也不例外,海南唯一的地方大戏叫琼剧,清代称为“土戏”或“海南戏”,琼山、海口一带称为“斋”,海外侨胞则称之为“琼州戏”、“琼音”。

演出剧照

戏服

琼剧起源‍‍‍‍‍‍‍‍

琼剧与粤剧、潮剧、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属南戏一支,历史悠久,2008年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关于琼剧起源,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是“模仿说”:《海南岛志》中提到:“戏剧之在海南,在元代已有手托木头班之演唱,来自潮州。明之初中叶,土人仿之,而土剧遂兴。”也就是说,琼剧是明初的海南人对流行于元代的木偶戏的模仿。

第二种是“外来说”:崖州老艺人范景乐说:“琼州土戏的前身是杂剧,来源于福建。崖州人过去称琼剧为闽南杂剧、琼州杂剧。”琼东老艺人李斗光说:“琼剧源于潮州的正音戏,后学潮剧才文戏唱琼音,武戏含官话。”

第三种是“土著说”:著有《海南汉人戏剧概论》一文的岑家梧认为,琼剧起源于海南当地民间歌谣,是一种土生土长的艺术。而琼剧的核心——“中板”先于琼剧,其源头为海南的民间歌谣。

陈之也《琼剧史略》认为,“海南土戏产生后,根据海南语音的特点,对梨园戏音乐唱腔加以发行吸收了本地民歌小调、歌舞八音,甚至抛弃了曲牌,仅留滚调部分,由此逐渐显出地方色彩。”

第四种是“宗教说”:在《宋元戏曲考》中,王国维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巫”,在《说文解字》中,被解为“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所以有琼剧源于道教的说法。

琼剧特色

琼剧用海南话演唱,体裁丰富,既能粗犷质朴也能婉转缠绵,旋律悠扬宽阔,腔调优雅舒展。

琼剧表演

琼剧的音乐唱腔可分为两大类:前期为“曲牌体”,并有帮唱。如《琵琶记》《槐荫记》《蟠桃宴》《八仙贺寿》等一些剧目,唱词均有牌子,有的还采用一些大字牌子和小曲。

后期则演化为“板腔体”。原有的曲牌体和帮腔逐渐淘汰,只在某些戏或“程途”、中板等板腔中能够找到痕迹。板腔体分中板、程途、苦叹板、腔类、专腔专用类五种板式。还有一种专门操台(即闹台)的锣鼓谱。

琼剧的传统剧目分三部分:一是文戏(以唱功为主),源于弋阳腔,杂以四平、青阳二腔,属曲牌体制,滚唱发达,带帮腔;二是武戏(以做功、武打为主);三是文明戏,又称时装旗袍戏。

琼剧演员

解放后经过整理、改编、创作和移植其他剧种的古装、现代剧目共有一千五百多出。这些剧目,故事动人,唱词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

琼剧欣赏

说起琼剧演出的经典剧目,少不了《百年苍翠》、《张文秀》、《下南洋》、《东坡劝学》、《搜朽院》《狗衔金钗》等。

13年7月,海口市琼剧团举行访港归来汇报演出,据悉此次访问香港,连演四场,场场爆满,深受旅港海南乡贤欢迎。琼剧《张文秀》的正生张文秀,手持白纸小扇,举止动作儒雅秀逸、舒展斯文、风流倜傥,为观众之最爱;其旦角如闺门旦王三姐则是以清秀可人的扮相、脆嫩甜润的嗓音、优美柔弱的身段,赢得观众热捧。

琼剧《张文秀》

艺术传承

1999年由省剧协举办的第一届琼剧艺术节使琼剧获得了新生,在历时11天的首界琼剧节上,来自海口、琼山、琼海、万宁、定安等地的9个专业表演团体,演出了11台优秀剧目。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向前,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快速传播,各种现代的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不断涌现,琼剧危机悄然而至。除政府大力支持琼剧发展,老艺术家们也担当起了传承任务。

“作为琼剧传承人,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海南著名琼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琼剧代表性传承人陈育明在退休后,将更多精力放在琼剧的推广和传承上,广收学生,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传播琼剧文化。

陈育明

“只要对琼剧传承有意义的事,我们都愿意做。”国家一级演员、海南琼剧名家黄庆萍和她的丈夫、琼剧表演艺术家陈振安以现场指导、录视频、发语音、视频通话等多种方式,在线上线下免费指导学生学习琼剧。

陈振安指导学生学习琼剧

黄庆萍线上指导学生唱琼剧

琼剧作为海南人民世代发展传承的一种地方戏曲文化,历史上曾给海南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在人类学、民俗学、区域文化学和国际文化交流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闲话海南

旨在讲述海南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将历史风物、人物逸闻、文化习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述诸笔端,向各位展现一个更有趣、更可爱、更丰富的海南。

平台简介

海南华道和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香港流动媒体公司,运营流动新闻、海外华媒头条,并整合百家世界华文媒体,涵盖报纸、APP、网站、新媒体等,以技术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打造面向全球华人群体的传播平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展现海南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