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批次從烏克蘭撤離到羅馬尼亞的中國留學生中,有三位感染了新冠病毒。輪到我送餐時,我就把飯放在他們的房間門口,告訴他們飯到了後,撒丫子就跑。我膽小,害怕感染新冠病毒,但我也不能讓同胞們餓著。”
魯夢珂在提到這段經歷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今年二十歲出頭的魯夢珂是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學生,在來到烏克蘭5個多月後,俄烏衝突爆發。
幾經波折撤離到羅馬尼亞後,魯夢珂和其他幾名中國留學生一起加入了志願者團隊,幫助使館和當地華僑華人商會進行自烏撤離同胞們的後續安置工作。
“因為我撤離的時候受到大使館和商會很多幫助,心里特別感激。看到他們日夜忙碌著,有時候飯也顧不上吃,我覺得我得出點力。我幫不了大忙,就幫著做做人員統計、食宿安排和清理垃圾的工作。”
魯夢珂告訴記者,其學校所在城市哈爾科夫是當時炮火集中地,撤離難度非常大。魯夢珂就讀的學校原本安排了包車撤離,但司機最終沒有赴約。
“後來我們終於聯繫上一名司機同意開車載我們去火車站。到敖德薩後,看到大使館和商會的人向我們揮手,並詢問我們是不是中國人的時候,心裡的石頭一下就落地了,感覺終於有依靠了。”
魯夢珂表示,看到使館工作人員和商會的志願者們來回奔波、盡力滿足每一位撤離同胞的需求、幫助協調食宿時,他和同學們覺得很暖心,便自覺加入到志願者的隊伍當中。
志願者團隊裡有二十歲出頭的學生,也有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
“有很多人擱置了他們原本的生意或者放棄了回國的機會,留在這裡,協助使館的工作。”魯夢珂告訴記者,志願者團隊中的李小峰是第一批從烏克蘭的首都基輔撤離到羅馬尼亞的同胞。由於當時人手緊缺,李小峰便讓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先搭乘飛機回國,自己則留在羅馬尼亞當起了志願者。
“當時基輔的戰況也比較激烈。李小峰先開車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基輔火車站後,又義無反顧地返回,將附近的同胞們送上火車後,自己才撤離的。”魯夢珂感嘆,在經歷戰亂後,李小峰又和自己的妻兒分離,獨自留守在羅馬尼亞幫助他人,讓其心生敬佩。
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3日,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俄羅斯軍隊正在分發人道主義援助物資。
魯夢珂坦言,父母一直都很揪心,畢竟他剛剛死裡逃生,而國外的疫情又相當嚴重,還是希望他能早日回國一家團聚。 “不過,父母在聽到其他志願者的故事,並了解我想報答幫助過我的人的意願後,他們也表示理解,因為這是一件好事。”
魯夢珂坦言,父母一直都很揪心,畢竟他剛剛死裡逃生,而國外的疫情又相當嚴重,還是希望他能早日回國一家團聚。 “不過,父母在聽到其他志願者的故事,並了解我想報答幫助過我的人的意願後,他們也表示理解,因為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