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各方正在為烏克蘭局勢尋找出路而呼籲和奔走,美國卻有政治人物日前無端構陷和平的呼籲和奔走者,污稱“中國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如此顛倒黑白,輿論嘩然。
判斷“歷史正確”或“歷史錯誤”的標準是什麼?唯物史觀指出,人類歷史早已向世界歷史轉變,究竟是“歷史正確”還是“歷史錯誤”,最終要看是否符合作為“歷史主體”的最多數人的利益,是否順應歷史發展規律。

當地時間2月27日,烏克蘭首都基輔街頭,馬路空空蕩盪,難尋行人身影。
同時,歷史發展有著自身客觀規律。人類歷史歸根結底是生產力發展的歷史,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形態不斷由低級向高級邁進。當今世界的經濟全球化既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生產進一步發展的條件和動力,這也決定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反歷史潮流的意識形態大行其道,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冷戰思維和集團對抗思維蔓延,為一己之利破壞和平、輸出動盪,繼在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國家和地區發動戰爭後,此次又在烏克蘭問題上“嫁禍於人”。

當地時間3月1日,烏克蘭基輔電視塔附近發生兩次爆炸。
儘管俄烏衝突有著複雜的歷史經緯,但美國角色卻是明晰的難辭其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連續5輪東擴,最終“量變”引發“質變”,導致直接衝突。正如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所說,烏克蘭戰爭是“西方政治失敗”的後果。局勢惡化後,美國則“火上澆油”,不斷提供武器、施加製裁、脅迫盟友,如今,又抹黑和平的呼籲和奔走者,企圖縛住和平的腳步,恐怕這才是真正的“歷史錯誤”。
戰火已持續月餘,目前最重要的無疑是止戰促和,防止發生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在烏克蘭危機上從一開始便犯下“歷史錯誤”的美國,亟需徹底摒棄冷戰思維和集團對抗思維,為緩和局勢解決問題拿出實際行動,真正同最大多數的世界人民一道,站在和平與正義一邊。若是背叛道義,一味錯上加錯,則美國必將加速走向衰落。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