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以“為香港謀幸福 為香港謀發展”為題,全面講述其施政理念、願景及各項措施等。香港各界人士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認為施政報告回應了社會大眾的期待,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亦展現了政策措施的開創性,大刀闊斧提升治理水平,發掘新機鞏固香港自身優勢。他們表示,施政報告增強了他們對香港發展光明前景的信心,亦為社會帶來希望和動力。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聯副主席余國春表示,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了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積極回應習主席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並以此為施政藍圖和方向,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報告展示了特區政府大力提升治理水平,從體系建設入手,在多個領域有清晰架構、系統目標、領導角色、權責分配等,特別是有明確的績效指標和監察進度,展現了以結果為目標的執行機制,致力解決民生深層次問題,尤其是在土地、房屋、醫療等方面,既全面又具有針對性,正正體現了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十分期待施政報告的各項措施儘快得以貫徹實施,相信在行政長官的帶領下,特區政府定將同開新篇,齊心建設更美好的香港。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表示,施政報告中提出有關推動教育、創科以及招攬人才等一系列措施,為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注下強心針。人才是推動創新的關鍵,我們樂見特區政府提出積極延攬人才的措施,包括增加教資會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以及吸納全球百強和本地大學在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來港工作。本港亦有五所包括科大在內的大學位列全球百強,我們定將與剛正式成立的港科大(廣州))攜手,培育更多高端的優秀人才,為本港發展注入新力。
施政報告的內容顯示特區政府在規劃如何促進香港創科發展作了全盤考慮,在包括土地、資源、人才、配套、以及知識產權等各方面,提出優化政策及更充裕的資金等支持,並在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同為科大重點發展的領域中,引入重點企業。這不但會為港帶來龐大投資及就業機會,激活本港創新科技的生態環境,亦為高教界提供更多與業界的合作機會。科大除著重基礎研究,亦一直致力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並將鼓勵教員及學生積極參與“產學研1+計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表示,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支持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問題的措施,更重視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着力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政策,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及“十四五”規劃,並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採取主動招商引資、搶企業吸人才,有利把握國家發展帶來的龐大機遇。是次報告既全面亦具新意,表現了行政長官“以人為本”、“以結果為目標”的果斷行動力,開啟特區政府全面主導香港整體發展的先河。他認同行政長官提出“說好香港故事”非常重要,支持特區政府向國際社會大力宣傳香港的長處及優勢,吸引更多海內外頂尖企業及優秀人才落戶香港,攜手建設更美好的香港。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張學修表示,房屋問題向來是香港的痛點,這份施政報告最著力之處正是房屋和土地問題,因應這個核心,報告中提出了多項短、中期的房屋政策,力爭讓每一位港人都能安居。
廣東政協委員、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陳丹丹表示,行施政報告,圍繞加快解決土地房屋問題、“搶人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等推出多項政策措施。眾所周知,人才是推動創新的關鍵。站在香港的角度來看,在吸引人才方面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以香港之所長,服務國家之所需”,這既是香港發展創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香港吸引人才的根本之道。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中涉及的諸多“搶人才”舉措,可謂是充分結合了本港產業結構和實際發展現狀做出的務實之舉,也體現出特區政府爭取人才、增強香港競爭力的決心,相信有助聚集世界各地優秀人才來港,推動香港發揮和鞏固“八大中心”地位,為香港發展注入更多動力,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