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学者:继承创新优秀文化是关键

201906.jpg

国际日报讯 1月30日,“继承创新 建设一流大学文化”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由广东开放大学的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名人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广东开放大学湾区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高校领导、文化名人约7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建设一流大学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交流。

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委托,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代为致辞。省社科联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期待本次高端论坛能够助推一流大学文化建设掀起新热潮、汇聚新动能、达至新高峰,并成为这一宏图伟业的一个鲜活注脚。

承担斯文的主要方式靠“教化

如何推进大学文化守正创新,激发文化创新发展活力,成为与会专家观点碰撞的热点。

“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大学软实力重要体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作为独立于其它社会机构之外而应有的内在价值观和使命感。他借用著名教育家涂有光先生“泡菜坛子”理论,阐明大学文化对人才培养的熏陶影响。

李培根还从文化角度阐述了新工科建设的重点。在他看来,工科之“新”若仅仅停留于常规的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还是流于从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角度讨论工程教育之“新”,而从教育文化的层面去俯视工程教育才是工科之‘新’的关键与高度所在!

“大学的薪火相传,在于延续的斯文,而非在庸俗的泥淖里越陷越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邬大光结合“斯文”一词的渊源与意蕴,提出大学要保持斯文。邬大光认为,斯文的“精髓”和“内在”在于大学成员要有斯文人格,以及培养出具有斯文理想的学者。“这是大学斯文的两种境界,判断大学是否斯文,最终是看斯文有没有被内化到师生的身上。”他从“斯振大学”的实现路径来看,承担斯文的主要方式还是靠“教”,而“教”则要求教者先明道,有道才能教,能教才能斯文。

一流大学建设关键是继承创新优秀文化

建设一流大学,离不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大学文化。

“大学的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是提升大学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战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认为,大学文化建设中,大学的风格是大学办学质量的体现,而特色建设是一所大学永恒的主题。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认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表征是一流大学建设,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则是一流文化建设。“一流大学建设,必须有文化的承载和文化的底蕴,要坚持价值引领的一流文化与一流数字指标的统一。”卢晓中说。

那么,如何推进一流大学文化建设?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结合自己的实践,认为美育是大学育人与文化建设融合交汇的重要支点,“以美培元,以美化人,以美促新”,南方科大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基于科学精神,张开人文与艺术的双翼,深入推进美育建设,打造“科学、科普、科幻” 文化品牌。而针对目前有的大学一窝蜂地搞“贪大求洋”的校园建设,主办方之一的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青年长江学者陈廷柱教授认为,大学的文化建设,应该着力于营造一种风气,而不仅仅是打造一片风景。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北京大学教授陈洪捷围绕“大学文化的误区”探讨文化的生成与建设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贺祖斌从“人文实验室”理念阐明大学文化,认为在大学校园内与之相关的博物馆、书店、文化景观等非验证性的场域皆可称为人文实验室,具有文化性、场域性、潜移性等特点。

本次论坛策划者、广东开放大学原党委书记、粤港澳大湾区名人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罗海鸥研究员认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而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守正创新,建设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大学文化。对此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研究员表示,广东开放大学举办这次“继承创新 建设一流大学文化”高端论坛,目的就是通过高层次的研讨、分享,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明确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大学建设的重要性,明晰新时代下大学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论坛上,李萍、屈哨兵、胡钦晓等专家学者围绕大学精神、数字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创新文化等多个主题提出真知卓见,香港大学杨锐教授线上发言,共同助力一流大学文化建设。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