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兰纪行:城市观感及苏北华社见闻(2)

棉兰纪行:城市观感及苏北华社见闻(2)
2023年3月5日,黄印华(左二)、徐煜权(右二)、苏达人(左三)等苏北华社领导与印尼龙狮联合会主席丘昌仁(右三)出席棉兰国际舞狮邀请赛颁奖仪式

  “福建化”的棉兰

  根据印尼中央统计局(BPS)的信息:市区面积为265.10平方公里的棉兰,2022年人口为 2,460,858 人。

  作为多民族的北苏省首府,棉兰由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市民组成。除了早期定居的马来人和卡罗人外,棉兰主要由爪哇人、巴达克人、华人、米南加保人、曼德林人和印度人组成。另据福州大学副教授杨宏云博士在其著作中所说:华人作为当地主要民族之一,约占棉兰总人口25%的比例,估计有40—50万左右。棉兰华社有关负责人则认为,本地华人已经超过了50万。

棉兰华人在当地寺庙前上香拜神

  不管是否超过了50万,有一点确定无疑——在印尼几座大城市中,棉兰华人所占比例当居首位。

  棉兰华人之多,乃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他们的先辈也和印尼其他城市的华人一样,分别来自福建厦、漳、泉和莆田一带,以及广东潮州、梅州、江门,还有海南等的祖籍地。有意思的是,棉兰华人无论祖籍原乡何处,在家里一律说福建闽南话,华人市面上也是如此,大人小孩都能操一口流利的闽南方言。有人分析说,棉兰这个特色,除了华人中福建籍的比较多以外,也跟它靠近北马来西亚,尤其与槟城隔海相望有关。当地很多华人在北马都有亲戚,彼此交往频繁,而闽南话则是北马华人的通用语。受其影响,即使在苏哈托当权时期,棉兰华人面对强制同化的高压政策,仍顽强使用闽南话交流,而不像已经高度“印尼化”的爪哇等地华人,失去了使用祖籍方言的能力。因为这个缘故,棉兰华裔的文化风俗完好保留了福建人的传统。中青年一辈,也有不少人会讲中文普通话,这一点也和爪哇地的华人不大一样。

春节期间,棉兰一家中餐厅热闹聚会的当地华人

  除此之外,棉兰华人饮食习惯的“福建化”特点,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棉兰华人街区,中国特色的“福建早餐”和“闽南式早餐”随处可见。比如“福建面”,佐料有封肉、卤蛋、虾、鱼丸、蔬菜等,面是干拌的,会送一碗清汤搭配,真心口感不错。不仅当地人每天必吃,也流传到雅加达等其他城市。

  笔者此次到棉兰,下飞机已是夜幕降临。跟随丘昌仁主席等人驱车进入市区,直接去了一家华人开的海鲜酒楼。餐厅很大,听说以前是间戏院,里外中式装修,大堂里摆着三四十张圆桌,全部铺着深红色台布,音响轻柔播放着中文歌曲,满满中国元素。招待员多为华人女子,着中式服装,与食客寒暄和报菜名都是闽南口音——简直比福建还福建。在此异国他乡,让我这个福建人立马有了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棉兰的华社棉兰华人众多,各类华人社团自然也少不了,好像雨后春笋,比比皆是。

亚院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进行中文考试

  1998年印尼步入民主改革之后,苏哈托时代被关闭的棉兰华社悉数复苏,更多是后来新成立的。大大小小的宗亲会、同乡会,宗教、文艺、体育、校友会等团体纷纷涌现。单单棉兰市内就有一百多个华团,加入到苏北华人慈善与教育联谊会(简称苏北华联)的有60多个。上述棉兰华社,活动内容丰富,影响较大的有苏北(省)印尼华裔总会、苏北华人慈善与教育联谊会(简称苏北华联)、苏北印华百家姓协会、苏北客属联谊总会、 棉兰鹅城慈善基金会、棉兰江夏公会、棉兰颍川陈氏宗亲会、棉兰六桂堂、苏北印中商务理事会、印尼龙狮运动联合会苏北省分会等社团。

  如黄印华领导的苏北印尼华裔总会,多年来积极参与赈灾、福利、教育、节庆等方面的活动,协助推动苏北省经济与旅游,以及自费组织文化艺术团、招商团到国外参加国际贸易、旅游展览,从而成为苏北华社与当地省、市政府互动的桥梁。

  著名企业家苏用发先生、社会活动家许煜权先生等人和已故华贤廖章然先生领导的苏北华联,在为华人子弟办学兴教方面劳苦功高,成效显著。早在十多年前,该会就发起创办了印尼第一所华文教育本科学校——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此后又发动重新恢复了停办40多年的棉兰崇文三语学校。

  据维基百科资料显示:

  由苏北华联创办并主管的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简称亚院(STBA-PIA),系印尼教育部批准的唯一一所可颁发华文专业本科文凭的民办高等院校。

  该校建校资金由苏门答腊北部数个华人团体以及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捐助,同时获得了华南师范大学教学课程及提供师资方面的协助。此外,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也协助该校寻找师资,所有被派往该校执教的中国讲师薪水均由中国政府支付。

苏北华联创办的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外景

  这所大学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经培养了1000多名掌握华文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其中包括商贸汉语人才、旅游汉语人才和汉语师范人才。亚院选派的学生连续参加十届印尼举办的“汉语桥”比赛,均拔得头筹,以“十连冠”的成绩,证明了办学水平着实非同一般。

  棉兰崇文中小学创办于1955年,1965年被政府接管改换名称,变成全部教授印尼文的国民学校。2011年由苏北华联主席苏用发牵头重建,在众校友和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2011年成功复办棉兰崇文中小学及幼儿园,以国民学校的形式办校,开设印尼文、中文和英文三语课程,每周有五节课教授中文,深受华印社会的欢迎,现有学生近四千名,教职员工200多人。

  应当说。棉兰许多华团,各自都有成就,以上只是举两个突出的例子罢了。

  此次采访,让我感到最有报道价值的,是当地部分社团呈现的一种新面貌。

  (未完待续)
  文图供稿:丁见印尼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