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南:让山水相连 让四时同风

201906.jpg

黄建南

号妙建,祖籍广东河源,著名书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油画、国画。现居北京。

全球公益联盟金质勋章的获得者,是英国皇家学会(RSSG)成立 127 年来历史上授予的第一位亚洲籍艺术家荣誉会员,法国国立艺术家委员会会员,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艺术顾问,法国吉尼市金质勋章荣誉市民,意大利君士坦丁皇家萨克骑士勋章,美国“比佛利艺术”高级顾问、“洛杉矶比佛利 LABA 艺术节”确立的首位蓝筹股艺术家。此外,黄建南荣获 2020 年全国学雷锋先进人物,2019 年和 2020 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公益慈善十大影响力人物,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曾连续两届被聘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兼职研究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为表彰黄建南多年来为世界体育运动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努力,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于 2022 年 2 月授予首个中国籍“主席奖”的荣誉称号。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授予黄建南“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使者”称号。

自 2015 年以来,黄建南连续在胡润艺术排行榜排名前十名,并在 2019 年胡润艺术排行榜取得第四、2020年胡润艺术排行榜荣登第三名的好成绩,是目前唯一一个国画、油画同时排名前十的艺术家。在欧美艺术权威网站 artprice 的全球当代艺术家 500 强中排名第21 位,并在首次发布的《2020 胡润全球艺术榜》位列第 19 位。2022 年 9 月 29 日,荣获比佛利国际艺术节MIMV 全球 10 强的第一位。

文化交流促使民心相通。作为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使者,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黄建南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个理念。得益于早年间丰富的经历及积累,黄建南融通中外,将中国传统的国画意境技法与西方的油画光影色彩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综合绘画系统和新体系,我们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能够看到融合多学科的艺术性成果。

“绘画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需要不断开拓视野,进行创新。作为中国书画艺术家,我希望中国书画艺术能成为促进各国关系友好的桥梁。”黄建南如是说。

一个满载艺术成就的房间

早上见到黄建南时,他身着笔挺的西装,笑着与在场的每个人打招呼。实际上,他习惯于凌晨五点休息,八点钟就起床处理日常事宜。“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精力就足够了。”黄建南带我们参观了他在北京的居所,一处别致的院子,有涓涓细流,也有草坪庭院,还有一处载满回忆与荣誉的房间。

作为“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使者”,黄建南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近三十年间,黄建南历经世界各国,在数十个国家举办过个人展览。常旅居于欧洲的黄建南是英国皇家学会(RSSG)成立 127 年来历史上授予的第一位亚洲籍艺术家荣誉会员。此外,他参加过四次卢浮宫展览并荣获金质奖、银质奖、创新奖,还连续参加六届法国大皇宫展览并每次都获得最高荣誉的奖项,担任美国“比佛利艺术”高级顾问、接受意大利君士坦丁皇家萨克骑士勋章..每一个荣誉都成为一个经典的时刻被记录拍摄下来,黄建南将这些珍贵的时光框裱起来,挂在一间房子当中。而房间的三面墙壁上充满着无数的记忆,也见证着黄建南多年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辉煌。

说到黄建南的早期经历时,“九年徒步三万八千多公里”的这段旅途在采访中不断被提及,这段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经历让他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见过最淳朴的民风,还有迷路间遇到的山中奇景,到过人迹罕至的山脉道路,看过蜿蜒曲折的山势地形和漆黑一片中的点点月光。他还深入大漠、城镇乡村中体验生活,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及其丰富的绘画经验。“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走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一路,我接触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和各种各样的人,见过中国人的真善美,这些都记忆犹新,我感觉自己永远画不完。”

黄建南的艺术作品具有极大魅力,它超越传统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艺术家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在大家看来,一提到油画,好像就是在西方的语境之下,但在我的画笔之下,灵感几乎都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水彩画、水墨画与油画相比,只是颜料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实际上艺术都是相通的。我感觉,中国的国画蕴含的内容更加深奥。”

山水风光系列作品《蜜月情浓》

黄建南不仅用自己的艺术作品向国际展示中国文化,更欢迎更多国际人士来到中国,向他们亲自展现中国的艺术。“我邀请很多访华的各界人士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陪他们画画、做陶瓷,我们彻夜长聊,聊文艺复兴、敦煌壁画、著名的雕塑作品等等,每一次的聊天都是畅快淋漓的。文化交流是促使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作为中国书画艺术家,我希望中国书画艺术能成为促进各国关系友好的桥梁。”黄建南笑着说道。

Q-北京青年周刊

A-黄建南

“国际山水风光画坛的一面旗帜”

Q前段时间,您与蒙古国艺术家策格米德先生共同举办的“山水相连,四时同风”书画联展顺利落下帷幕,本次展览选择展出的作品是经过怎样的精心挑选?

A非常荣幸能与策格米德先生共同举办本次联展。这次展览共展出了我们 40 余幅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的展现可以是一次艺术与大众、艺术与传统、艺术与创新的对话。其中,展览展出了我的 16 幅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元宇宙、量子纠缠、祖国锦绣风光以及中国的国画等主题,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作为中国书画艺术家,自己有责任做好本职工作,让中国书画艺术成为连接中蒙关系友好的桥梁。

Q您的作品被誉为“国际山水风光画坛的一面旗帜”,在您看来,您的作品对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有着怎样的融合和诠释?

A我想引用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感觉他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这个人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艺术界大评论家詹姆斯,他曾经如此评价了我的作品——“黄建南得益于丰富的经历及积累,使其融通中外,把中国传统的国画意境技法与西方的油画光影色彩完美结合,创立了独特的个人综合绘画系统和新体系”。

山水风光系列作品《溪水人家》

Q据我了解,您的作品中甚至一幅作品使用多达 270 种颜色,这是否也是您绘画的独特性之一?

A是的,我的整体绘画技巧手法很复杂,绘画内容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每一幅画的创作的手段、风格都不同。之前有媒体说我在北美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黄建南艺术风暴”,很多专家第一次看到我的作品都觉得很震撼,都说我的每一幅画都是有灵感的,都可以让人激动不已,他们说我创立了独立的个人绘画艺术系统。我觉得,绘画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并不是长期去描绘某一种固定图案或者意象来展示的,我不喜欢把绘画固定在一个范围内,艺术的单一让我觉得很无趣。我希望每天都有新突破,每天都想有新的创作。

山水风光系列作品《日月潭晨光》

Q在创作内容方面,我注意到,在您的作品中有很多与宇宙相关的主题,还有涉及“元宇宙”这类科技题材。通常这类题材的作品您会如何获取灵感?

A没错,在咱们所坐的这间房间就有两幅有关于“宇宙”题材的作品。像元宇宙、量子纠缠、粒子光效、石墨烯等这些科学题材,我都有关注。我还有一些作品是关于四维空间、暗物质题材。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天文地理。实际上,我的爱好很广泛的,尤其喜欢科学、喜欢神秘的东西。

Q现在有很多艺术家会尝试使用 AR、VR 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您是否有过类似的尝试?

A我觉得,真正的艺术是体现某一个艺术家的感情和内心世界,是一种很私人化的情感,这些都会反映在画里。高科技的确也是一种创作媒介,但于我个人来讲,我还是更倾向于亲自进行绘画。但是现在很多电脑绘画十分漂亮,的确是可以拿它的一部分元素,或是一些光影来进行参考,我觉得这对艺术创作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元宇宙系列作品

元宇宙系列作品

浸润在东方艺术中

Q您的祖籍广东河源这个地方对您有怎样的影响呢?

A的确,河源是养我、生我的地方,肯定感情是比较深的。河源是客家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也是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客家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的,山歌、杂技、美食,还有各种各样的舞蹈等等。而且河源市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地方之一。这些丰富的面相都让河源这个地方十分独特。

Q您还记得自己最早接触绘画是怎样的情景吗?

A我是一个从小就喜欢各种研究的孩子。我记得小时候看连环画,我们叫“公仔书”,我从头至尾看一遍之后,就可以完全临摹复制下来。小时候看到邮票上的天安门,特别好看,我就自己在空白的邮票上面画天安门,

别人都来问我是在哪里买到的。后来,我去文艺宣传队工作,做剧团、导演、演员等等,当时演出使用的《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这些背景板全部是我画的。此外,我还对很多手工艺十分好奇,木头雕刻、箩筐编织等等,买来工具我就开始上手制作。

Q自小就在这样一个丰富的手工艺术氛围中长大,的确是一种有趣的体验。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西方艺术的呢?

A我在 2009 年就出国了,去到了法国巴黎,去那边画画办展。实际上,早在 2006 年,我就去过东南亚了。而后,基本欧洲的国家都跑遍了,主要是去画画、做展览。而且,每次展览都是新画,还经常都是不同风格的。

Q这样的经历造就了您独特的艺术体系,也就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综合绘画系统和新体系”。目前,您对年轻的画家们会有怎样的期待?

A我现在 71 岁了,我觉得无穷无尽的灵感是创作不完的,就是时间不够用。所以天天熬夜还不够,今天想的还没画完,明天的又想到另外一种可能性了。我觉得,画家本身要积极向上,要有文化自信,很多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太丰富了,我感觉自己画到 500 岁也研究不完。当然,国外的优秀文化也要去借鉴,因为我们不能活在自己的思维中,局限在狭隘的绘画风格里,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个开阔的视野。

宇宙系列作品

Q如何能够开阔视野、不断创新呢?

A艺术没有创新是没前途的。绘画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要不断地创新。但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我们可以多去了解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找寻规律,因为每一个领域都存在艺术,是每时每刻、随时随地存在。所以我们心态要放好,平常多思考,艺术的成就、创作的质量也依靠人生的积累。

王雅静

编辑韩哈哈

人物摄影李英武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