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宝斋当代艺术馆大门正对面的地方陈列着一幅名为《山海千万里》的作品。
曹俊被联合国官员称为“影响世界的华人艺术大家”,他的创作风格多种多样,既有像《山海千万里》这样表现中国古典审美的“新宋式”绘画,也有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工笔画、泼彩画。
2013年,他获得了法国巴黎国际美术沙龙展的金奖和评委奖。
2020年,他的作品《潮》与毕加索、马蒂斯、克莱因、吉洛四位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一起在美国纳苏郡艺术博物馆展出。
曹俊1966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泰州市,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学校里有很多书法写得很好的老师,曹俊常常会去向老师请教,十几岁时,他就通临过历代书法名家的碑贴,他认为写得一手好字是受人尊敬的事,希望日后能够以此为职业。
不过,曹俊的父母更希望曹俊能够学好数理化考上大学,他们为他报考了山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1985年,曹俊来到泰山脚下的山东矿业学院学习,毕业后进入泰山管委会工作,不过曹俊依旧喜爱临摹中国古代绘画名家作品。
1992年,他拜中国绘画名家冯大中为师,正式步入中国画的世界,他的作品获得了山东省工笔画展最高奖。
1999年,曹俊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作品还入围了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大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为了寻找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2002年,他和家人移民新西兰思考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向。
新西兰是太平洋西南部一个由岛屿组成的优美国度,周围的海面上分布着不同的颜色,有些岛屿像细碎的宝石般在阳光下闪光,这些景象映在曹俊的眼里让他有了全新的创作激情。
曹俊把中国的绘画方式和西方的颜色技法相结合,以俯视地球的视角创作出了一组抽象作品,他把这些作品命名为“宇宙”系列,在这些作品中,他诉说了自己看到新西兰自然景象时的心理活动。
2013年,法国巴黎举办了一场国际美术沙龙展,曹俊的“宇宙”系列作品获得了金奖和评委奖,曹俊跻身到世界一流艺术家之列。
不过,曹俊更希望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西方社会了解到传统中国画的价值。于是巴黎国际美术沙龙展后,曹俊举家移民美国纽约,他频繁到访世界各大博物馆,对历史上的各个画派都做了清晰的梳理,在这个过程中,他坚定了自己回归中国笔墨的选择。
他把泼彩和工笔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种新风格的作品,在这种风格的作品中,体现了宋代审美中高古的意境,同时又抒发了大文化、大关怀。
曹俊的这些画作出版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就包括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五代掌门人史蒂文·克拉克·洛克菲勒二世。
赛利斯认为,从曹俊的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东方哲学里意识形态存在的方式,他写了一篇研究报告《哲学框架下的曹俊艺术》,并把曹俊的作品介绍到第十二届冰岛国际哲学大会上,他专门成立了一个曹俊绘画艺术课题研究组,又联系了波士顿学院麦克·马伦博物馆的馆长南希教授。经过四年多的研究和筹备,2019年,一场名为《曹俊:大自然的赞美诗》的专题展在波士顿学院博物馆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四十多位美学教授、艺术评论家共同探讨了曹俊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东方美学。
展览结束之后,专家、学者研究曹俊的文章汇集、出版成了两本书,这两本书成为了哈佛大学等常春藤盟校美术专业的教材,西方知名的艺术品公司给曹俊常用的这种蓝色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曹俊蓝。
这次展览的成功,让曹俊正式走进了西方博物馆的序列。
2020年,曹俊为史蒂文·克拉克·洛克菲勒二世创作了一幅表现洛克菲勒家族精神的作品《共同家园》,这幅作品所用到的画板意义非凡,是一百多年前第一代洛克菲勒先生出生时小木屋的木板。
虽然距离定下进入博物馆的目标仅仅过了六年多时间,曹俊就成为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但是在他看来,回归中国笔墨的表达还远远不够,他的探索依旧在继续,而在这个时候,世界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曹俊居住的纽约成了重灾区,他每天都闭关在画室创作,他的精神高度集中,又创作出了一种新风格的作品。这种风格的作品打破了花鸟和山水的界限、工笔和写意的界限、重彩和水墨的界限、融合了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等中西方技法,把个人内心的趣味和对大自然的关怀融合到一起,表现了宋代审美中旷古、悠远的气息,曹俊为这一风格的作品命名为“新宋式”。
曹俊十分想念家乡,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稳定之后,曹俊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家乡的温暖,在中国的一年多时间,曹俊的灵感不断迸发,“新宋式”作品有了井喷式的呈现。
《祥光》
《驱风四海》
《江山澄气象》
曹俊的这些作品很快引起了国内艺术领域的关注,中华老字号荣宝斋在2022年11月为他举办了一场名为《回归》的个人画展。
多年的成就,曹俊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他获得了2022年美国时代华人“十大风云人物奖”。
曹俊非常崇尚科技的力量,他一直在寻找科技、文明与历史的结合,他有几幅作品陈列在首钢1号高炉改造成的一个艺术馆里。
在这幅名为《文明之河》的作品中,曹俊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类从何而来、去往何处的思考,曹俊认为艺术是文明互鉴的一个桥梁,作为一位艺术家应该有责任呼唤人们在文明交流过程当中的互动,无论属于哪个种族,属于哪个国家,这些文明的成果都属于大家。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