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广东:“这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中国文化产品”

文博会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平台

“这里有很多我喜欢的中国文化产品”

粤港澳大湾区馆广东展区汉剧表演吸引大批观众驻足。

巴西酷炫的背包,伊朗精美的丝绸,广东的“非遗”广彩……6月7日,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品同台亮相。

超过50个国家地区、300多家海外展商齐聚深圳,文博会作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围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目标,进一步强化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交易展示平台功能定位,促进国际化特色运作再上新台阶、国际化程度达到新高度。

“爆款”频出 展商对中国市场满怀期待

立方形的外壳,配上LED屏的“双眼”,这个名为“钢铁侠”的背包产品产自深圳,却在南美销售火爆……巴西展位上,一款酷炫的背包吸引了不少目光,事实上,这样的“爆款”现象在两国文化贸易往来中已屡见不鲜。

“两国的文化既有差异性也有相似性,这成为双方文化产业沟通的基础。”参展商、巴西中国文化交流协会中国联络负责人葛霄凌表示,巴西是中国外贸潜力巨大的市场,反过来,巴西也非常看好中国市场,此次大面积展出的天然紫水晶饰品,就广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来自巴西的咖啡也同样受到中国消费者好评。

同样对中国市场满怀期待的还有伊朗参展商。展位上,不乏金碧辉煌的“宝藏”,其中既有纺织精细的绸、花色繁复的铜器,也有悬挂着似画实则非画的手工缝制作品。“和我们上次参展文博会相比,这次的展会更大型、更热闹。”伊朗参展商Mohsen Khanali说,要感受异国文化、促进两国文化贸易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身前往另一个国家。就像现在,来自不同国家的参展商齐聚中国,回国后向身边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这既能消除因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解,又能发现当下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Mohsen Khanali热情地向中国消费者介绍伊朗文化和产品,在他看来,中国是伊朗非常重要的客源市场。

内容“出海” 广东文化在海外“圈粉”无数

在海外文创产品纷纷抢滩之际,广东文化也加速走向全球,从动漫到在线音乐、非遗、游戏、博物馆等不同行业,多维度合力展现广东的文化韵味。

广州馆设计了一个流水造型为基底、以折纸风车为框架的展馆形态,“风来、水转”寓意文化产业风生水起,也彰显乘风出海的产业势能。“乘风出海、文化振兴”,成为今年广州馆的展示主题。

广彩、香云纱、通草画、檀香扇、广州篆刻等多个广州非遗项目,共同展示广州千年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揭示了“千年商都”的文化传承密码。

广彩国家级传承人谭广辉的作品《岭南佳果》,20寸的广彩手绘瓷盘上绘制了几颗栩栩如生的荔枝。展会现场,一个来自英国的小伙端起瓷盘,惊讶地端详了许久。

广州馆内,未来生活博悟馆馆长张杨燕介绍,在历史上,广州一直是中国向南、向西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比如广绣、瓷器借助海上丝绸之路而闻名遐迩,不少国外友人至今对广东文化非常感兴趣,这些都是广东未来值得大力开拓的市场机遇。

越来越多的广东文化在海外“圈粉”,如广东动漫龙头企业之一漫友文化出品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漫画历史线 轻松读古文》等300多个作品已输出海外多国。

科技手段让中国文创独领风骚,作为一家“文化+科技”公司,时间网络展示成果包括32家文博场馆虚拟人IP、历史文化名人的仿真人IP及其相关应用拓展,核心技术包括AI语言文本模型、AI图像渲染模型与AI音视频模型,以AIGC叠加时间网络文化数据库,精研超级文化IP的孵化。

企业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利亚德集团励丰文化副总裁李曲柳表示,该集团早已布局国际市场,小间距LED显示产品实现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集团的主要市场在欧美和亚太,未来,在国际市场布局上,将更着力于内容层面,通过文化共识、共情,率先实现内容“出海”。( 南方日报 郜小平 叶绮涵 许懿 曾美玲)

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举行

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举办。王一晴 黄舒旻 摄

6月1日,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举办。

“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为提升大湾区国际竞争力、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拓宽了新空间。本次论坛以“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共建高质量丝绸之路”为主题,采用“1+5+2”的模式,即一场主题论坛、五场平行分论坛和两场配套活动,邀请国内外友商齐聚广州共享新机遇、共培新动能、共建新高地,为广东、广州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平台,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丰硕成果

“十年来,‘一带一路’由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在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来,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建立了90多个双边合作机制,与14个国家签署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注入了力量。

合作带来共赢,和谐促进繁荣。“一带一路”带来的合作机遇为世界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和地区从中受益,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提到,“一带一路”建设将使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收入增长1.2%—3.4%,全球实际收入增长0.7%—2.9%。据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

“‘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机遇,中泰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开展了一系列合作,提升了泰国在电子商务和物流领域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泰国成为东南亚在电子商务和物流方面合作的枢纽,通过加强和中国的联系,我们的出口在泰、老、中边境增长了30%—50%。”泰国国会前主席、前副总理、泰中文化经济协会会长颇钦·蓬拉军表示,通过“一带一路”,中国有越来越多包括人工智能、医疗、供应链等多个领域在内的企业,都加大了在泰国的投资。

立足这样的发展现状,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加速向绿色经济、数位经济、跨境电商、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等新领域转型,积极构建具有区域合作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带一路”促进区域合作

在“开放合作30人论坛”上,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发布了国家社科基金研究成果《“一带一路”十年贸易大通道建设发展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一带一路”海运合作成为先行示范,“丝路航线”持续织密,空运合作稳步推进,民航“走出去”步伐加快,中欧班列成为国际物流新通道、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快速推进,“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不断提升……

如今,“一带一路”的贸易大通道建设正在造福不同领域的产业,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新会展经济发展论坛”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兴洲关注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形成的“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背景下,会展业将成为大湾区新的窗口。

在“一带一路”区域合作论坛上,来自其他国家的与会嘉宾同样分享了中国的产业“走出去”的故事。

用大湾区力量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间,广东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优化贸易投资布局,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从政策沟通机制的不断加强,到互联互通之路的日益顺畅,再到贸易畅通水平的不断提升,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22年,广东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高达2.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

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大湾区更是成为了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劲力量。

在大湾区之中,广州的角色又更为独特。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如今广州仍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重要物流和贸易枢纽之一。

(南方日报 王一晴 黄舒旻)

为侨服务问答及指南

华侨在国内办理银行业务需要哪些证件?

答:华侨、外籍华人可以在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开立个人人民币、外币存款账户,并应当遵守个人账户存款实名制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文件规定,开立个人银行账户,华侨的有效证件是中国护照,外籍华人的有效证件是外国护照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如银行通过以上证件仍无法准确判断开户申请人身份的,可以要求出具辅助身份证明材料。华侨的辅助身份证明材料包括定居国外的证明文件,外籍华人的辅助证明材料包括外国居民身份证、机动车驾驶证等其他带有照片的身份证件。

《广东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华侨可以依法凭本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电信、社会保险、财产登记、住宿登记等事务,其护照具有与居民身份证同等的身份证明效力。关于在银行办理个人开户,以外币兑换人民币等业务问题的具体流程,可向相关银行咨询。

“广东为侨志愿服务专家团”为侨胞侨界提供法律政策、医疗健康、求学创业、政务事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欢迎各位侨胞扫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帮助和服务。

(来源:粤侨百问通(2022)·为侨服务问答及指南)

“广东百年侨刊”证书颁发

14家侨刊被授予证书及光荣匾

5月26日,为了纪念广东侨刊乡讯创刊115周年,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指导、广东省期刊协会主办的首届“广东百年侨刊”证书颁发仪式在广州举行。《恩平公报》《楼冈月刊》《新民月报》《沙冈月刊》《茅冈月报》《新宁杂志》《康和月刊》《台山光裕月刊》《莘村族刊》《敬修月报》《胥山月刊》《沙堆侨刊》《文楼乡音》《开平明报》14家创刊超过百年的侨刊被授予证书和光荣匾。广东省期刊协会副会长、侨刊乡讯专业委员会主任林干介绍,广东侨刊乡讯以刊为桥,以血缘、地缘、语缘为基础,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在报道海外乡亲喜闻乐见家事乡情的同时,传递家乡建设进展和祖(籍)国发展新貌,既是记录华侨文化历史和侨乡变迁的“活化石”,更是广大华侨华人舒缓乡愁的“集体家书”。(南方日报 龚春辉 张冠军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