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经》中,“圣人处下”是一种非常深远且阴柔的智慧,对于身处于竞争激烈、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的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追本溯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圣人处下”的本源意思。《道德经》第66章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故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根据《老子指真》的注解,这段话的白话译文如下:
江海之所以能汇聚百谷而称王,是因为它们善于处在更低下的位置,因而能够成为百谷之王。所以圣人要处于民众之上,必须以言辞向民众表示谦下;要处于民众之前,必须将自身置于民众之后。因此圣人能处于民众之上而民众不感到沉重,处于民众之前而民众不感觉妨害。所以天下人都乐于推戴他而不感到厌烦。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
回归到《道德经》的真正意涵,我们要了解《道德经》中所有提到的“圣人”指有道行修养、无私无欲,肯为天下百姓无私奉献的执政者,而不是出世的逍遥者或高不可攀的神圣。
如第66章《道德经》所说的,江海因其位置处下而能汇聚百谷溪流而为王,以此为例,说明执政者身处高位,更应该言辞态度谦下,不让百姓感到有压力或压迫;有名誉、利益就应该让给老百姓,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后面,不让百姓感到有妨害。如果这样,百姓就会不知疲倦地拥戴执政者,治理就会非常成功。最后一句“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更进一步说明圣人与世无争,所以任何人都无法与他们相争,他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中的《道德经》版本以安伦教授出版的《老子指真》中的版本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道德经》是语录体,虽然上下章之间一般没有逻辑关联,但其理念、思想和观点在其他不同的章节里一般都是有相应论述的。所以如果我们对某些章节和字句不理解或者需要深入理解,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听那些所谓的大师们怎么解释,而是通过《道德经》其他的相应章节来得到解释,这样才能辨明老子的真实意思。
例如,《道德经》第17章讲,“太上,下知有之”,就是说最好的执政者下边老百姓只知道大概有那么个人,所以当然感觉不到受他的压迫或压力,这就叫“处上而民不重”。可以看出,这两章互为解释。
又譬如,《道德经》第61章最后一句话,“大者宜为下”。第61章虽然讲的是大国和小国的关系,认为大者即大国更应该谦下。大者可以是大国,也可以是大人物。作为执政者的圣人是大者,那么就更应该为下,这是老子一贯的观点。不管是老板、首长、君王、总统,位置越高,就越应该表现谦下,这就叫大者宜为下。
谦下还是最高明的用人之道。第68章说“善用人者,为之下”,就是说善于使用发挥下属能力的人,不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而是以谦下的态度对待下属,这样才能获得属下发自内心的拥戴和配合,充分发挥其才能。对于地位处上需要用人成事的人,无论是执政者、老板、上级,学会这点都极为重要。
如本章所讲的,江海因其位置处下而能汇聚百谷溪流而为王,与《道德经》第8章所讲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害,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道理是相通的。什么叫做“处众人之所恶”呢?即:居于众人都不喜欢的低下的位置。水往低处流,从不与人争高下、争利害,所以最近似于道,具有道的德行。圣人要效法道,最好的办法就是效法水。道无形无像,是不可言、不可描述的,所以老子找了一个有形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最接近于道的“水”作为效法对象,从而扩展到做人七善,其实所讲的处下不争的“水德”,就是道法。
不争是老子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不争有什么好处?如本章所讲的,圣人不争,就没有任何人能与他争起来,他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第8章还说,“夫唯不争,故无尤。”无尤就是没有怨咎。争可以是争论、争斗、争抢、竞争,甚至战争。人和人之间相争,至少是在抵消消耗自己的力量,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祸患,重则两败俱伤,甚至可能导致自己的灭亡。事实上,不争有三大好处:首先是不留怨咎忧患;其次是不自我耗损、不蹈危险;第三是不争反而能完胜。如《道德经》第73章所说的,“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这正是执政圣人效法的大道。
第66章对于哪些人最有价值?首先是执政者或者官员。通常来讲官民关系是非常难以处好的,原因就是做官的人大多高高在上,官架子十足,所以与民众的关系总是很紧张。我们中国人原来是非常讲究谦下的。《道德经》中就说“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所谓侯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执政者。他们称呼自己孤家、寡人、不谷,乍一听来以为是高大上的称呼。其实孤家就相当于孤独的老人。什么是寡人?女的叫做寡妇,男的就叫寡人。什么是不谷?不谷就没有德性,缺德。这些都是自我谦下的表示,就是老子所说的上位者必以言下之。上位者应该放低自己的身段,这对于执政者或者官员如何处好与民众的关系是非常有用的指导。
“圣人处下”的智慧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具有比较高的价值,比如企业主、经理、上级领导等。社会地位越高,就越应该谦下,越应该放下架子,这是与下属搞好关系、获得拥戴的最有效的办法。地位高的人往往以为摆足架子才能有权威,下级才能听话配合。殊不知对下属谦下才是最行之有效的上下级关系模式。态度谦下才能让下属心悦诚服、关系融洽,下级也才能更加配合上级完成任务。这是在上位的人能够学到的一种智慧。
“圣人处下”的智慧对普通人有什么价值呢?普通人同样可以从中学到处人之道,获得谦下之益。中国古人以谦下为美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称呼自己为在下,称呼自己的妻子为贱内,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这些都是谦下的表示。如果现代人都能这么谦下,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更低一些,而不是自视过高,强势逼人,那么人际关系一定会很好相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安详!
作者简介:安伦教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发展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涵静书院副院长,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