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建印记】棉兰高速串起中印尼友谊“同心圆”

  在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北部,由中建四局承建的棉兰-瓜拉纳姆高速公路连接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市区和印尼第二大机场——瓜拉纳姆机场,如一条银色玉带延伸铺展。作为两国政府签订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棉兰-瓜拉纳姆高速公路为我国和印尼的经贸合作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啸援建 心手相连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拥有17000多个岛屿、总人口超过2.7亿,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但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极大制约了经济发展。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同时借东盟“互联互通”促进本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印尼在“加速与扩大全国经济建设蓝图”的中长期规划中,把高速公路建设列为重点之一。印尼公共工程部提出,以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为主,在全国建成总里程5405公里的高速路网。

  中建四局与印尼的结缘,可追溯到亚齐海啸援建工程。2004年12月,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各国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2005年初,中建四局组织人员奔赴印尼,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中方援建的60套板房项目,该项目包含34所学校、17所幼儿园、9处政府办公室,总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

  在满目疮痍的灾后现场,四局人走村串寨,高效高质完成项目施工,赢得了印尼民众的称赞。

  2006年12月,60套板房项目正式交接,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优质工程。时隔六年,2012年11月,棉兰高速项目正式开工,从“心联通”到“硬联通”,中建四局与印尼人民的连接更加紧密。

  攻坚克难 保障履约

  棉兰高速项目被视为中国与印尼两国友谊的象征,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项目全长17.8公里,由中建集团联合多家单位组成联合体共同承建,这也是中建四局在印尼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的首个突破。

  棉兰是印尼仅次于雅加达、泗水的第三大城市,也是苏门答腊最大的城市。2012年4月,时任项目商务经理兼中建方代表张华到了棉兰才发现挑战前所未有,征地困难、语言不通、施工标准不一致、人员管理难度大……一个又一个问题出现在团队面前。

  千难万难摆在眼前,主动迎战是干出一片天地的关键。为了尽快找到突破口,项目团队重点从图纸设计、分包管理、物资设备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从中发现原设计方案与现场地勘不符合之处,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加快项目推进速度。项目团队还将国内商务合约、物资设备管理经验带到项目上,实行并轨管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钢筋损耗率。

  印尼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棉兰高速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输出管理、输出标准、输出智慧”,推动规则标准“软联通”,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项目团队的优质履约,赢得了印尼方业主、监理对工程质量的高度赞赏。时任中国驻印尼大使刘建超、中国驻棉兰总领馆的三任总领事都曾对项目进行过慰问检查。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Joke Widodo)先后三次视察项目,并对工程质量给予高度评价。

  赓续友谊 民心相通

  属地化用工是“一带一路”海外工程项目的特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工作交流中互通起来。棉兰高速项目是真正的两国联营,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

  陈香蓉是项目的合约行政专员,她是第三代华裔印尼人,第一次加入不同文化的工作团队,从仅会说简单的中文,到在工作中认识了更多与工程相关的专业词汇,她在工作方法、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她说:“虽然大家来自不同国家,但我们共同克服了文化和语言障碍,高效完成了建设任务。在这里,我获得了一段宝贵而难忘的经历。”考虑到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项目为印尼籍员工单独开设食堂,并为穆斯林安排了一间祈祷室。此外,项目经常组织两国员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更提振了项目部的士气,使大家愈发紧密团结。

  项目不仅为中企创造了效益,也带动了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与当地建材、运输等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及当地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岗前培训和雇佣当地员工,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2018年1月,项目建设的4座高架立交桥、8座主线桥和一座跨线桥实现全面竣工,大大缩短了游客前往印尼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的多巴湖的路程。并且项目极大改善了棉兰及周边地区的交通,为当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提振了苏北的观光旅游业。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从援建结缘,到拓路联通,来自中建四局的项目团队用匠心、爱心与恒心在印尼画出了一个同心圆。在这里,幸福的绘卷正在徐徐铺展开。(中建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