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搭好體育交流橋樑 促大灣區青年融合

粵港澳青少年足球愛好者同場競技和切磋,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大公文匯網 記者 敖敏輝 攝)

文/敖敏輝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足球交流活動近日在廣州舉行,來自粵港澳的16支隊伍、200多名青少年在同一片球場競技。筆者觀察,香港青少年足球愛好者表現出強烈的交流慾望,大灣區其他10城市各有1支球隊參與,而香港共有6支球隊參加,球員人數佔三分之一以上。有港隊球員表示,這樣的交流活動「太好了!」,和球風、身體素質乃至足球文化不同的球隊比賽,收穫很大,只是,這樣的交流機會「太少了!」

大灣區青年足球交流賽從2018年首次舉辦,但因新冠疫情來襲,連續舉辦了兩屆,又停了三年,今年是恢復舉辦。從效果看,無論是競技層面,還是青年融合層面,活動都取得了積極效果,香港隊教練和球員評價頗高。

在比賽成績方面,6支香港球隊,最好成績是黃大仙隊獲得第七名,其餘5支港隊和澳門隊一起,包攬了末6位,成績可謂「慘淡」。香港隊員反映最多的,是內地球員身體素質好,對抗能力強。從筆者訪問多名內地球隊教練的反饋看,這些年,疫情三年,他們的日常一直未中斷,人才選拔、校隊梯隊建設亦連貫性強。教練方面,近年來,在內地加強校園足球建設措施的支持下,各學校、球會紛紛引進高水平教練,一些中超聯賽退役球員,紛紛在校園執起教鞭。

反觀香港,各學校的足球教練多是兼職,在同一個體育會下不同學校教學,人員相對固定,新鮮血液少,高水平退役球員擔任教練的案例並不多。

在足球文化方面,有香港隊教練表示,在內地打比賽,最大的不同,是足球愛好者群體大,觀眾多,氛圍好,這是足球賽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他們表示,如果大灣區能夠舉辦跨越粵港澳的青少年足球聯賽,讓香港球員與內地球員同場競技,相信對發展香港青少年足球運動,大有裨益。

香港球隊隊員表示,希望有更多的足球交流活動在大灣區舉行。(大公文匯網 記者 敖敏輝 攝)

從另一方面看,推動大灣區青年足球交流活動,亦會推動足球培訓人才的流動,不排除高水平教練員南下香港執教的可能性。當前,香港有各類人才引進計劃,未來亦可推出面向體育人才的專項措施。

體育項目比較純粹,多不涉及價值觀乃至立場,是促進青年交流交往交融很好的切入點,操作性也強。體育交流也是一個窗口,香港青年可以通過比賽、培訓、交流、參觀,了解祖國內地方方面面,加深對內地的了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不少香港球員表示,一直想前往內地交流,但苦於缺乏渠道。杭州亞運會在即,2025年,更將迎來粵港澳共同承辦的十五屆全運會,三地政府、業界應該以此為契機,共同打造更多體育交流平台,並形成機制,通過友誼賽、聯賽,以及以體育為媒舉辦跨界交流活動,促進大灣區青年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