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甘美兰敲开文化交流大门 ——中印尼两国的“艺术丝绸之路”

9月7日,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甘美兰演奏团队成员正在演奏。

古往今来,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随着中印尼两国友谊的加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国“艺术丝绸之路”得以延续。

甘美兰(Gamelan)的词根,源于爪哇语词汇“Gamels”,具有“敲击”的意思。作为印尼的传统乐器之一,甘美兰在当地拥有大量的学习者和演奏者。如今,它成功敲开中印尼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门。

相知,搭友谊之桥——

在广西民族音乐圈里,甘美兰乐器并不陌生,这不得不提到广西艺术学院印尼籍甘美兰网红老师——仁迪,2018年任教以来,他不遗余力地推广和普及甘美兰乐器。

多年来,仁迪不断尝试中印尼乐器的融合创作,他将甘美兰与中国民族乐器琵琶、马骨胡、葫芦胡结合,创作的曲目《Sekar Manis》亮相2021年中国—东盟音乐周。“我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方式推广甘美兰,让它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桥梁。”仁迪说。

相亲,建友谊之路——

中国与东盟在艺术方面的交流如火如荼。仁迪的母校是印尼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2009年该院与广西艺术学院开展交流合作以来,为中国与东盟在音乐领域的交融互通带来新的契机。

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里哩表示,广西艺术学院与该院的交流合作搭建了教育实践广阔平台,为推广现代音乐和助力青年音乐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融,结友谊之果——

毗邻东盟,广西通过中国—东盟音乐周平台,让中国与东盟的优秀音乐家有了更为密切的交往。在每届音乐周期间的音乐会上,都融入了鲜明的东盟元素。

“与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双校合办的‘线上+线下’音乐会令我非常动容。虽然印尼的音乐家们未能亲临现场,但我们仍在这场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印尼音乐文化的碰撞。”广西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侯道辉表示。

毕业于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的毕思密曾在2019年到广西参加中国—东盟音乐节,“与广西的交流开拓了我们的国际视野,也让我们有机会跟更多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开展交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东博会和峰会搭建的全新平台下,中国与东盟多元融合的人文内涵得以拓展,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音乐艺术文化交流步履不停,中印尼两国人民也通过音乐的桥梁,从相知、相亲,走向相融。

印度尼西亚国家纪念塔。

(广西日报-广西云特派印度尼西亚采访组记者 郑柳芩 罗琦 李湘萍 阳继乐 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