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藤下演绎阿克苏的甜蜜和奇迹——港澳台及东盟记者新疆采风系列二

  10月11日,在初秋的暖阳之下,港澳台及东盟记者们坐在如瀑布般倒挂的葡萄藤下,咬着带着冰糖心的苹果和甜杏香梨、抬头可摘的蜜瓜葡萄,拨着一触即开的薄皮核桃,伴着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此时此刻在这座享誉国内外新疆 “瓜果之乡” 绝佳“代言人”的阿克苏温宿县,乐融融般在感受其独有的风情和烟火气息,也追溯着甜蜜背后的奇迹。

记者们参观柯柯牙纪念馆

  一路开车驶过,眼前所及已是一座让人一见倾心的“活力之城”:集市(巴扎)里由五彩斑斓的碗类、目不暇接的地毯、遍地的蔬菜瓜果堆积出来的喧闹;其实作为古丝绸路的重要驿站,大概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城市会像阿克苏这般,即便历经近 2000年的历史变革,把每一次的文化更迭都融进了自己的血脉之中,仍向世人展现着其独有的魅力。

  但是,世事都是“平衡”及“公平”的。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由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南部又是塔克拉玛大沙漠和大片戈壁,因此被荒漠、戈壁和沙漠包围的它每年浮尘天气超过百天,一出门就演绎着“一碗米饭半碗沙”的场景。

记者们在葡萄藤下品尝阿克苏美食特色美食

  那葡萄藤下的满溢着 “幸福果”的甜蜜味道来自何处?随后,我们记者一行随着组委会走进了柯柯牙纪念馆揭开了谜底。

  30余年前,阿克苏政府开始动员全民参与荒漠治理,打响生存家园保卫战来进行精准脱贫:第一、要种树就必须解决灌溉水源的问题,因此当地水利部门提出从温宿革命大渠引水,头顶烈日骄阳,口含黄沙拌饭,在短短4个月修成了一条长16.8千米的防滲渠系;第二、为谋转型、求发展,从单纯生态林种植逐步构建起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 的生态发展新格局;第三、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果品精深加工,走一条经济和生态互融共生之道;第四、高效用水保造林,严格执行水资源利用上限,科学规划用水;第五、以“三北防护林”为支撑,持续推进荒漠化治理。

本文作者试学新疆舞蹈

  就是这“柯柯牙精神”将近三十几载前还只不过是原始贫瘠的、整日风沙蔽日、污水纵横的盐碱地脱骨成今日难以置信的绿色林海。目睹着绿树成荫、“城在林中”的现代园林城市阿克苏,更让人读懂和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阿克苏是上善若水,是生态文明,是民族精神,也是中国好故事!

  本报记者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