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艺术,在现代维吾尔语指古典音乐,是维吾尔族人民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并于200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选产代表作”名录。今年7月中国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团长地力下提·帕尔哈提第三次带领团队在印尼9个城市进行了11场演出,共计25,000多人观众,在印尼文化界引起极大轰动。本报记者在此次10月8号到15号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和新疆自治区宣传部承办的“港澳台暨东南亚华文新媒体走进‘一带一路’核心区主题采访活动“期间,再次有幸观看了演出,并对团长地力下提·帕尔哈提进行了专访。
一、问:您今年第三次选择在东南亚的印尼开演,而且连开11场,为什么?
答:在整个东南亚国家为选择印尼为主要巡演国家,是因为我们在2004年和2015年的两次巡演中,被印尼人民的热情激昂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相比其他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伊斯兰教的印尼和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的新疆,传统歌舞虽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但独特文化是可互相欣赏的,都是主要表现了当地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及喜怒哀乐,也正好印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二、问:其实,中国其他省份目前对木卡姆艺术不是很熟悉,您觉得今后应如何进行推广?
答:近几年来我们艺术团在欧洲及东南亚都进行多国的巡演,当然同时打开国内外的市场是必要的;尤其目前中国19个省市与新疆结成对口支援,在此我们不仅提议建立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援助,文化交流的互动形式来传递新疆的心声,也可以让新疆人民如葡萄根紧连与全国人民心连心,同时也让其他省份通过艺术这个平台更真实地了解新疆。
三、问:木卡姆作为一个非物质遗产,您觉得如何更好地进行传承?
答:木卡姆这种艺术形式其实几千年前早在民间百姓们就随性化地通过歌舞形式来表现真实生活和情感;至今为止我们不仅能够在全国各地,甚至近期东南亚和其他各国巡演能观赏到看到这个演出,说明已是国内外发展“双管齐下”;同时不仅通过民间传承,还从专业的角度对民间的一些内容进行题材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进行专业传承;此外,用记录和音响、图片等元素方式进行了文本传承,以进行更好的研究;最后如在新疆艺术学院开设木卡姆艺术教育课程,也很好的做到了教育传承。以上4项传承正可以说明现在目前的新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了很好的保留、发展和创新工作。
四、问:未来如何看待木卡姆在印尼市场的发展和合作?
答:几个月前在印尼巡演时,每场现场氛围热烈并在尾声鼓动演员多次返场,虽然语言不通我们已被印尼人民的热情所感动。我们在完成雅加达首演后,也在赴德波、勿加泗、万隆等地9个城市演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名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茉莉花》、经典舞蹈《摘葡萄》、《花腰带》等。未来我们希望《哎哟妈妈》和《梭罗河》等印尼民歌能同时结合印尼和中国的传统乐器进行合作演出,再次回荡在印尼的上空,不仅让木卡姆艺术更好地在印尼被认知和传播,也通过此艺术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中印尼友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