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不断壮大,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
金秋10月,上游新闻推出特别策划《十年十人十城》报道,讲述“一带一路”十年精彩故事,见证这条发展之路、共享之路、友谊之路、繁荣之路。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年,这也是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的方一顺在中国重庆生活的第十年。
2013年从印尼出发,18岁的方一顺开始寻找自己人生的广阔天地;来到中国,也是这个男孩带着一个华人家庭延绵几代的思乡之情的归“根”之旅。
“你好,我叫方一顺,一帆风顺的‘一’和‘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穿着白大褂的方一顺总是这样给第一次认识的人介绍自己。在中国十年,他很少会提及自己的本名Bryan。
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黑头发黄皮肤的方一顺很少被病人看出是外国留学生。“他们总以为我只是个外地人,还说我重庆话学得好。”
方一顺能说流利的中文,一般人看不出他是留学生。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一帆风顺,这是中国人特有的祝福,对于离家在中国生活了十年的方一顺来说,这不仅是家人的祝福,也是父亲对于“故土”的眷念。
方一顺小时候,爸妈总会在家里播放他听不懂的歌谣,那些歌词不是英文也不是印尼当地的语言,长大后,方一顺才知道那是中文歌。实际上,身为印尼华人的父母也从未到过中国,也并不知道那些歌词的含义,但家里的老一辈总是哼唱着这些华语歌谣,那些不明含义的歌词和旋律,成为了这个华人家庭中的“中国”符号。
上世纪90年代初,方一顺的两个哥哥出生了,1995年方一顺也出生。他们的父亲于是专程找了个当地的算命先生为三个儿子取中文名。“一帆风顺,寓意孩子一生顺遂。”“方一帆”“方一风”“方一顺”,三兄弟的名字寄托着父母的希望,也寄托了方家父母对中国的遥望。
爸爸说“去中国”读书
方一顺的家住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家里条件算中等。
2013年,18岁的方一顺面临着成年后的第一个人生抉择:去哪里读大学,学什么专业?方一顺想学医,但对于方家这样的华人家庭来说,在印尼学医条件较为苛刻。
2013年,印尼当地也多了许多对中国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新闻报道,方一顺和父母的眼光也投向中国。爸爸说:“中国发展越来越好,不如回中国去看看。”在父母的建议下,方一顺也了解了中国多所医学院校的留学生政策。“如果我能保持优秀,我就可以通过奖学金覆盖我大部分的费用。”
经过前期的留学生申请,方一顺最终坐上了前往中国重庆的航班,开始了在重庆医科大学的十年求学生活。“孩子,一帆风顺!”父母当初取的名,终于成为这个华人后裔寻“根”路上的第一句祝福。那一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中国和共建国家印尼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
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方一顺的留学生涯是从突破语言关开始的。大学前三年,语言的难题似乎并不算大。“教材是全英文的,我们学院大多数学生也是留学生。”方一顺的成绩很优秀,每年都是学院的前几名。
本科大五那年,方一顺在一次学习中,听重医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黄毕介绍了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产生了兴趣。本科毕业他考取了重庆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专家罗素新教授的研究生,进入临床学习深造。
研究生三年,在罗素新、黄毕等专家的带领下,方一顺很快适应了临床的学习和生活。从最开始只能帮助带教医生进行简单的备皮、做心电图等操作,到可以帮助带教医生进行多个病人的病情管理。
方一顺在图书馆学习。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他在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值班室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加班”的深夜,“白天要学习上班,晚上来给自己补课。”这些课除了心血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许多他读本科时不太注重的知识,比如各种疾病和药品的常用中文医学名称,又比如重庆人的方言。“心血管内科大多数是老年病人,不说普通话,最开始听他们的方言听不懂。”
三年研究生学习,方一顺很辛苦但也很满足。“我在这里学到的医学知识,是我在印尼肯定无法学习到的,接触到的病例很丰富、得到的经验很先进。”
2022年,方一顺以优异的成绩成为罗素新研究团队的一名博士生,在罗素新的带领下,方一顺的医学研究也更上一层楼。
2023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肌淀粉样变多学科团队(MDT)成功诊断出重庆市第一例野生型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患者,这对这一类罕见病的研究有着重大影响,这也是该团队在2022年6月诊断出重庆市第一例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患者并开出治疗处方后的又一大突破。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患者又称“淀粉人”,因为人体有一种叫甲状腺转运球蛋白的物质,该物质主要由肝脏代谢,若肝脏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代谢,则这种球蛋白会呈淀粉状沉积在人体各个器官。这种病累及多脏器,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高,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不足3年,预后极差。
方一顺也是心肌淀粉样变多学科团队中的一员。多年来,罗素新和黄毕带着医疗团队的医生们和方一顺这样的医学生夜以继日地研究,就是希望能够找到这种病的相关特征,帮助更多临床医生了解这种罕见疾病,尽量减少漏诊的可能性。心肌淀粉样变MDT团队不仅制定了心肌淀粉样变筛查的详细流程,拥有重庆市唯一一家可通过心肌PYP显像诊断ATTR-CM的无创检查平台,这对方一顺来说,是在印尼无法获得的医学资源。
重医附一院心肌淀粉样变多学科团队(左一为方一顺)。 受访者供图
“患者身体的改变会产生各种反应数据,医学研究可以让这些数据变得有用,用来救命。”在多年的求学生活中,这是方一顺的感悟,也是他越来越坚持要在医学道路上走下去的动力。“我很庆幸十年前选择了中国,选择了重医,让我可以参与到前沿的医学研究中。”
已经在重庆待了十年的方一顺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他可以和病房里的重庆婆婆用方言无障碍交流,也可以在住院的嬢嬢说要给他介绍女朋友时立马回复:“我有女朋友,就是重庆妹儿。”
重庆是座网红城市,虽然交了重庆女朋友,也爱吃火锅,但方一顺并不怎么出去玩,他最喜欢的还是在实验室和数据、实验打交道,医学院路两旁的医院和学校,是他每天的两点一线。“在中国,医生把时间都用在治病救人和研究上,时间很宝贵,我以后也会成为这样的医生。”
黄毕(左一)正在给方一顺分析病例。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印尼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的交往也更加紧密。方一顺很少回印尼,但有不少印尼的后辈来询问他在中国重庆的生活和学习,他总是会说:“这里很好,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欢迎来中国,欢迎来重庆。”
“欢迎来中国,欢迎来重庆!”这句话方一顺的老师黄毕也常常对外国留学生说,重庆医科大学有很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的留学生,罗素新、黄毕等专家总是会不遗余力倾囊相授。“如果他们留在中国,希望他们和万千中国医生一起为医学的发展奉献自己。如果他们回国,也希望他们可以带着我们教的医术,去惠及本国的人民,成为一名仁医。”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实习生 叶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