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怎么防怎么治?专家支招

201906.jpg

      国际日报长沙讯(记者汪兆基 通讯员黄建荣)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至5年会呈周期性流行,目前全国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都有所上升,从9月份开始的两个多月时间内,始终处于高峰期状态。在近日召开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学术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陆权表示,经过了三年新冠疫情,大家普遍对传染病防治意识较强,近期接触的很多患儿家长非常重视,甚至焦虑。实际上,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防可治,无需过度紧张。

  出现高热及明显呼吸道症状尽快就诊

  陆权教授介绍,今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是:1.发生较早,既往高发于秋冬季的该病今年提前来袭;2.达峰较快且持续时间长,近2个多月来,持续处于高峰期状态。究其原因,或许与过去三年疫情防控措施,其中非药物干预措施使呼吸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都大幅下降,这可能导致群体免疫力的不足,与“免疫债”有一定关系,这对儿童的影响更是明显。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生物,无细胞壁结构,是可在自然界中独立存活、体外培养基上显见的最小微生物,它是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在全球广泛存在。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在儿童,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但5岁以下低年龄段儿童也不少见。

  肺炎支原体在人们近距离接触过程中通过具有感染性的呼吸道飞沫而实现人际传播。肺炎支原体肺炎起病可急可缓,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其中,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婴幼儿可以喘息为主要表现。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尚没有特异性的疫苗预防。”陆权教授提醒,如果孩子出现高热及明显呼吸道症状等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进行全身和肺部体检、胸片、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病原学等相关化验,确认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同时,本次肺炎支原体感染起病隐匿、传播迅速,部分孩子可能不出现明显发热、咳嗽等症状,仅有轻微咳嗽、咽部不适、精神差等表现,建议家长还是需要带孩子及早去医院诊治。

  支原体肺炎感染易反复怎么办?

  孩子患上支原体肺炎后,家长发现病情容易反复,用药也难以把握。这是因为支原体为支气管黏膜下炎症,病原菌不容易消除,药物治疗需要2至3个疗程或更长时间。同时,儿童年龄的限制和担心药物副作用的影响,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虽然对支原体有较好的疗效,但较少用于儿童。儿童支原体感染可选择药物较少,造成一定程度的治疗困难。

  支原体肺炎流行后,耐药问题也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关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有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麦迪霉素等。

  临床上,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14元环、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口感、耐药性及心脏毒副作用等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作为替代方案,也会在8岁以上儿童使用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18岁以上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妥舒沙星等。

  陆权教授介绍,在《临床路径治疗药物释义-感染性疾病分册》中,乙酰麦迪霉素被列为对红霉素敏感肺炎支原体的首选用药。乙酰麦迪霉素干混悬剂由于没有显著的耐药性,常用于缺乏检测手段的基层医生经验用药,已在30多个国家上市。乙酰麦迪霉素属于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制剂具备了适合儿童服用的口感,无胃肠平滑肌的刺激故不会引起呕吐,对于小儿患者而言其依从性良好。在安全性方面,健康儿童基本不会使用与乙酰麦迪霉素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如环孢菌素类(免疫抑制剂)、麦角胺(偏头痛用药)和卡马西平(抗癫痫药),相互作用药物数量远少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乙酰麦迪霉素半衰期只有不到2小时,没有药物蓄积,不良反应率仅为0.6%,且多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没有其他大环内酯类的肝毒性和心脏毒性。此外,在耐药性方面,根据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统计,导致16元环大环内酯类乙酰麦迪霉素耐药的突变发生概率较小。

      预防大于治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肺炎支原体肺炎?1.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戴好口罩;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做好手卫生,勤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3.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