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吉洺萩 食品与生活
印尼有美食吗?去印尼前朋友们都会这么问。两周后从印尼回来,细细回忆,除了便宜又好喝的咖啡外,好像真记不起来印尼有什么食物让我觉得眼前一亮。许是我没有刻意和执着地去寻找,如同这次旅行,初心就是随遇而安,以“所遇即美好”的心态来经历时光。
印尼咖啡配曲奇饼干
据我观察,印尼风味的食物从视觉体验上有两个基本色系:黄哈哈和黑乎乎,“黄哈哈”是因为使用了姜黄粉和咖喱。出游这几天,本想早上起来可以在酒店附近吃上当地的特色早点,但三座城市走下来,发现印尼的店上午10点前基本上未营业,只能吃酒店里丰盛又从容的早餐。回国前一天,和好友在日惹的酒店附近闲逛,想碰碰运气看能否撞见纯粹本土化的小食,没想到真的让我如愿以偿。10点前,在一个街角发现一家餐饮店开门了,凑近一看,玻璃橱窗里摆放着一排盛着“黄哈哈”内容物的吃食,进去一问,类似于自助早午餐,可以自己挑选。一眼望去,各种食材都像是油炸过的,有鱼、肉,还有根本分辨不清的食材。
酒店自助早餐
和好友好不容易挑了几种看起来似乎能入口的,有鸡蛋、土豆、豆腐、茄子,还有一盘不知道是什么蔬菜的块茎,以及两块粗粮饼(后来得知叫“豆酵饼”,用发酵的大豆制成)。鸡蛋是鸡蛋的味道,土豆是土豆的味道,豆腐、茄子也是,但是蔬菜块茎和豆酵饼有点难以下咽,味道一言难尽,不过总算是体验过了印尼本土的早午餐。
“黑乎乎”的代表就是烤鱼、沙爹。烤鱼是在婆罗摩火山脚下一座环境优美的餐厅品尝到的,盛在碧绿鲜嫩的芭蕉叶上、看起来黑乎乎的烤鱼飘着阵阵香气,涂在鱼表面的酱料酸中带甜,似乎很符合江南人的口味,以至于一路下来,四个江南女子时不时会惦记起这份黑乎乎的烤鱼。沙爹是用牛肉、羊肉、鸡肉腌制后再炭烤而成的烤串,外面裹着一层厚厚的沙爹酱,这种酱料是由椰油、椰糖、虾酱等调制而成的复合调味料。看着当地人一盆盆地吃,我们也点了一小份尝尝,搭配米饭,感受印尼风味的沙爹味道。虽然不同店家做出的沙爹酱味道各有不同,但总体是重口的,辛辣咸香,后味带甜,有点一言难尽。
“黑乎乎”的烤鱼
好友总结,印尼的美食可以用“一言难尽”来形容。的确,印尼作为“香料王国”,用作调料的常用香料就有10多种,如肉豆蔻、石栗、芫荽籽、沙姜、丁香等。印尼人用香料混合调味后制成独特的酱料,这“一言难尽”的滋味就来源于多种调料的奇妙组合。
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被我们称为“南洋”,因受到多国的影响,整体的饮食文化亦东亦西、亦土亦洋,且从视觉到味觉都是如此。
在印尼吃的第一顿饭
在印尼的餐食中,豆腐是很多地方菜式的主要食材。中国人发明了豆腐,豆腐也跟着中国人飘洋过海。炸豆腐、蔬菜牛肉丸和印尼炒饭是我们在印尼吃的第一顿,味道非常好,价格也实惠。除此之外,主食还有米饭、方便面和拉面,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方便面。
炸豆腐
印尼酒店里的早餐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甜品和水果。甜品是用紫米配上椰奶、椰浆等调和而成,或是一些糯米糕点搭配椰丝,很有江南的味道,味蕾的习惯总是离不开一方风土的养成。
糯米配上椰丝的甜点
在印尼一些小镇的街上,常见卖各种水果的流动推车,有木瓜、牛油果、凤梨等等,所有摊位都明码标价,水果的品质很好,价格也非常公道。蛇皮果是当地特色水果,红褐色的外皮像极了蛇皮,不禁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剥开薄薄的外皮,露出白色的果肉,肉质板正如椰肉,口感爽脆,不苦、不涩,很清甜,似乎带有青枣、菠萝蜜和榴莲的混合味道,当地人将其视为“记忆之果”和“美容之果”。
印尼小镇街头的菠萝摊
印尼之行轻装去、轻装回。因为看不懂印尼语,在机场时凭着多年摸茶叶的经验和对包装上图片的直觉,只带回来两种食品。回来后认真研究,一种包装上写的“DAUN SALAM”的是一种叶子,一般称为“月桂叶”,磨成粉后可以炖菜、熬酱汁,提升食物的风味;另外一种包装上写着“KLUWEH FRUIT”,图片看起来像菠萝蜜和可可豆混合制成的蔬菜松(外形看起来像肉松),素食主义者应该会喜欢,可以过粥或拌饭,微辣中带甜味,非常不错。
在机场凭感觉带回国的两种产品
一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往往受到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风土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万物皆备于人类(世界为人类提供了一切所需),人类又和万物共生,彼此能量相互补充,付出又得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原标题:《【听作者说】那些“一言难尽”的印尼味道(有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