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學術研討會在穗舉行 為灣區建設開拓新視野

◆26日,2023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研討會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暨南大學、澳門社會科學學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主辦。圖為參會嘉賓合照。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26日,2023粵港澳大灣區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研討會以「中國式現代化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暨南大學、澳門社會科學學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承辦。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張知干在開幕致辭表示,本次研討會的主題詮釋了大灣區學人開闊的視野眼界、精準的方位意識、強烈的使命擔當,期待大家把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實踐作為述學立論的新方向。

為助力灣區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表示,暨大高度重視本次研討會,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充分交流,撞出思想火花,提出真知灼見,結出豐碩成果,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智慧和力量。

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會長楊開荊表示,大會共收到論文110多篇,研討會論文集收錄近42篇,喜見專家學者提出很多政策性建議,有法律、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文化、教育等。她寄語三地專家學者藉此平台分享卓越知識和經驗,為今後大灣區建設開拓新的視野、思路和理念。

香港大公文匯財經公關集團總裁嚴中則表示,研究成果的價值,不僅要體現在高水平的質量上,還要體現在研究成果的時效性上。他期待主辦各方及專家同政府、企業、社團等機構組織建立密切的溝通聯繫機制,謀求及時將成果轉化為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經濟社會效益,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研討會主論壇上,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黃平指出,在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新型現代化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要注重優勢互補、強強結合,政策協調、法律支撐,人盡其才、技展其能。

廣東約60%供應鏈在本省完成採購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副院長兼前海分院院長曲建表示,大灣區內地九市企業數量超過600萬家,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大灣區「黃金內灣」,而且灣區九市企業正在全國其他城市進行投資布局,同時也利用港澳作為平台,開始向全球布局。當中還有比例不少的企業到了歐洲和北美投資,助力科技創新。他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內部供應鏈的情況可反映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廣東約有60%的供應鏈在本省內完成採購,這說明經濟體已經高度相互依存,這也是大灣區能夠有重大創新能力的表現。

澳門社會科學學會理事長關鋒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區別於現行發達國家市場導向模式的中國特色制度框架,能夠最大限度降低變革成本和提高發展效益。粵港澳三地在這一進程中既要繼續發揮制度差異下的「窗口」功能,又要不斷在實踐中探索理論突破和政策調整,優化發展的邏輯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