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加快建设省产业转移重点主平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农业产业振兴”“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强富绿美新城乡”……
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市召开。各地各部门、县镇村、高校以及企业等12位与会代表,围绕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典型镇建设、发展乡村产业、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百千万工程”重要议题进行了汇报发言。
122个县(市、区)在不同赛道争先进位
江门鹤山市是一个面积、人口、经济体量在全省均处中游的中等县,该市以工业经济为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我们加快建设省产业转移重点主平台,依托主平台1.5万亩工业地打造鹤山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表示。
“聚焦再造一个新英德的目标,英德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推动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英德市委书记张杨彬分享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英德扭住麻竹笋和英德红茶两大抓手,并将其纳入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已建成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9家,近两年农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作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们以绿美梅县‘十大工程’为抓手,力争用10年时间优化林分40万亩。”梅县区委书记温助民表示,建设“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强富绿美新城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省122个县(市、区)立足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动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10个典型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会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勇介绍,广东以“三个做好、三个做优、三个做强”,扎实推动全省110个典型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们一盘棋推进典型镇建设,指导各地分类施策,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遴选确定110个典型镇,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张勇表示。
做大做强中心镇,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有重要意义。东莞市长安镇党委书记叶孔新分享了经验做法。
“长安镇坚持制造业当家,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叶孔新介绍,目前已构建2000亿级规模的电子信息、500亿级规模的五金模具,以及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等产业集群梯队。
接下来,广东各地将以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用心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实现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的良性循环。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发言代表各抒己见。
“在村的层面,茂名坚持重大平台与微动力源相结合,全力抓乡村价值重塑。”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表示,聚焦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茂名做强“6+19”个现代农业平台,“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盘活乡村资源,建成乡村微工厂190个,吸纳近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新“政府投基建、企业布业态、市场管运营”的“双合模式”,培育了柏桥村、双合村等共富村。
“我们同步提升乡村外显颜值和内在价值,实现‘外延美’和‘内涵美’统一。”陆河县委书记罗炳新介绍,陆河百人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覆盖,行政村基本完成道路“单改双”,“白改黑”达70%,全县现有国家级文明村5个、省市级文明村39个。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
今年8月,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下称“双百行动”)启动,首批82所高校院所和57个县(市、区)全部完成结对签约工作。
作为首批完成结对签约的高校之一,中山大学将“双百行动”的主阵地变成立德树人“大课堂”。今年暑期,11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及多支社会实践队伍1000余人赴结对县市开展专业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学校与高州、连州立足实际,共同谋划,探索打造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校地‘双向奔赴’。”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中山大学与高州、连州携手把脉定向,针对当地所急所需,统筹优势学科资源,各梳理出10余项工作任务清单。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是“百千万工程”建设的重要力量。全省深入实施“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凝聚千万市场主体强大力量,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
广药集团就是其中之一,“集团推动高州等地培育县域特色品牌,带动广东荔枝产业实现量长价升;在粤东西北设立20余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每年省内采购中药材超5亿元。”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在会上表示,广药集团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在全省各地项目布局,进一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切实增强被帮扶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在对口帮扶协作上,佛山市则积极对口帮扶茂名市、云浮市,广泛开展村村、村企结对,以全市20条先进村+20家大企业结对高州20条典型村,从产业抓起,强化先行先干的带动力。这种跨地区的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南方日报 彭琳 黄进 张子俊 陈薇 杨金凤 刘栋铭)
为涉侨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把脉支招
2023“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涉侨法律服务交流会在穗举行
11月15日,2023“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涉侨法律服务交流会在广州举行。该会议采取“全体大会+平行分会”的方式,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侨领、法律专业人士,以及港澳代表人士,涉侨涉法相关部门单位、高校、涉侨服务机构负责人出席会议,另有约400人线上参会。与会人员聚焦当前侨胞依法维权突出问题,共同探究讨论提升侨胞合法权益及中国公民、机构海外利益保护等问题,为涉侨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把脉支招。
11月15日,2023“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涉侨法律服务交流会在广州举行。
发挥华侨华人律师独特优势
“华侨权益保护是侨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涉侨法律服务则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庞国梅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广东通过设立涉侨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广东为侨志愿服务专家团、建立涉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试行特邀海外调解员制度等举措,为解决侨胞侨界“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切实有效方案。
在为侨胞排忧解难、争取合法权益方面,华侨华人律师等专业人士拥有诸多独特优势。
徐晶福是一名西班牙“侨二代”,目前就职于一所国际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从事公司法及收购兼并领域的相关工作,当地华侨华人是他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
“我所接触的多为‘侨二代’、‘侨三代’,他们不仅关注税务、劳务等传统问题,还关注公司管理、向外开拓、数据合规等领域。”徐晶福认为,作为一名华侨华人律师,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及知识储备,为侨界青年提供创业资源对接和更加明晰的专业引导。
2014年以来,马来西亚华裔律师罗章武一直专注于为当地华侨华人提供法律服务,人群涵盖留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企业等。在他看来,语言、文化、专业素养是华侨华人律师的优势所在。
“相较当地律师,华侨华人律师能够与当事人更加顺畅地进行沟通,双方处于同一个文化语境,因此也更加了解对方的具体需求和想法。”罗章武表示,在此基础上,华侨华人律师对当地法律也较为熟稔,这些优势使得其在涉侨法律服务方面更有竞争力。
聚力提升涉侨法律服务水平
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需要汇聚来自各方的力量。会上,发布了《关于做好新时代涉侨法律服务的倡议》,并举行了广东为侨志愿服务专家团新入选法律合作单位、法律专家颁牌和聘任仪式。
近年来,广东积极完善为侨服务体系、健全维护侨益工作机制,成立广东为侨志愿服务专家团,为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提供志愿公益性质的帮助和支持。
当前,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如何为不同法律体系下的华侨华人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对于该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澳门法学协进会会长李焕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是一个很好的范本。
“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身兼澳门律师及内地律师执业资格,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李焕江认为,对于葡语国家及地区的华侨华人,澳门的法律服务资源能够为他们在跨境投资和合规法律咨询、商业合同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去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何君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001”号律师。无论是对涉外律师人才的培养力度,还是整体的法治建设水平,粤港澳大湾区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香港律师应该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良好的配套条件和环境,能够在涉外涉侨法律服务方面大有可为。”何君尧说。
“国际法律服务交流合作为法律界的华裔专业人士提供了符合职业发展的交流平台,也让他们可以透过法律这扇窗了解中国的发展。”巴西广东同乡总会会长苏新效在会上呼吁,希望广大海外侨胞和侨商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中国和广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南方日报 陈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