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广西正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从打造基础设施“硬联通”,到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规则标准“软联通”,广西自贸试验区面向东盟的制度型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地处RCEP覆盖区域重要位置的广西,拥有区位、交通、政策、资源等多重叠加优势。激发广西自贸试验区潜能,深化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广西更好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高标准对接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国军 潘强 黄浩铭 朱丽莉
在 2023 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广西桂林新国际会展中心,人们在旅游展上参观交流(2023 年 10 月 13 日摄)陆波岸摄 / 本刊
初冬时节,位于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的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依然阳光明媚。来自中国和越南的游客正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开启“一日游两国”新体验。作为我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实现了管理制度对接,成为密切中越文旅合作的重要载体。
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广西的重要使命。广西与东盟陆海相连,是我国面向东盟合作的前沿窗口。近年来,广西不断完善对接东盟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有力促进中国与东盟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高效配置,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制度型开放前沿,日益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眭国华表示,在系列开放平台推动下,广西不断把独特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水平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更好发挥“南宁渠道”作用,在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开展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合作方面,开展系列制度探索,面向东盟的制度型开放合作充满活力。
制度型开放彰显活力
2023年12月初,位于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口岸内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中国和越南的货车排队通关,一批批来自东盟国家的榴莲、山竹等农产品从这里进入中国,满载电子元件、大型机械设备的货车从这里出口至东盟国家。
为保障水果通关“零延误”,友谊关口岸率先在全国沿边口岸实行海关、边检部门业务“多卡合一”,大幅缩短车辆通行时间,促进东盟产品快速进入中国。
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广西正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峰会”)举办20年来,着力提升经贸促进功能,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1.0版升级到2.0版并向3.0版迈进。
前20届盛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等方面不断凝聚新共识,建立起覆盖40多个领域的“10+1”合作机制,发表《南宁宣言》等近百份重要文件。如今,东博会和峰会正从服务双边经贸、投资合作向服务制度型开放加速迈进。
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揭牌、启动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签署《“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南宁宣言》……第20届东博会和峰会期间首次举行了“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围绕制度型开放达成系列共识,多个聚焦制度型开放合作的项目落地广西。
“东博会为推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描绘了新蓝图。”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说,广西利用这一平台推动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重大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带动重要机制和机构落地,有力推动区域制度型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看来,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广西已成为我国与东盟开展制度型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有力促进中国和东盟在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合作。
为持续服务中国和越南两国高水平开放合作,连续多年举行的中国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党委书记新春会晤暨联工委会晤,不断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互联互通、边境管控等领域深度交流,共同签署的《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与越南共产党高平、广宁、谅山、河江省委员会友好合作备忘录(2022-2026年)》等系列文件,促进各方合作愈发深入,合作机制日益成熟。
制度型开放成果逐渐显现——2023年1~11月,北部湾港累计货物吞吐量2.82亿吨,同比增长11.23%;广西外贸进出口总值6120.2亿元,同比增长7%。
制度型开放合作提质增效
走进南宁的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泰国乳胶枕、越南咖啡等商品琳琅满目,入驻展品种类超3500种。
广西新中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国维说,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与汇聚中心切实享受到自贸试验区各项优惠政策的叠加红利,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带动了周边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
在2010年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动下,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日渐完善,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组成部分。翟崑说,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与我国自贸试验区有很多“链接点”。
2019年8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自贸试验区。设立四年多来,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近10万家,外贸进出口额超8500亿元,中国—东盟金融城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超1.93万亿元。
“在中国和东盟产业链一体化进程中,开放性是首要原则。”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杨春庭说,近年来广西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形成了广西自贸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系列面向东盟的合作机制。广西自贸试验区发挥沿边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联动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从打造基础设施“硬联通”,到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规则标准“软联通”,广西自贸试验区面向东盟的制度型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广西钦州港码头,装有泰国进口水果的冷藏集装箱,从船上吊装至外拖集卡车后直接出闸运离码头,全程耗时不到0.5小时。同时抵达钦州港的铁路集装箱不用换装,可直接出海,实现“一箱到底”。如此高效的转运流程,得益于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便利化创新举措。2023年上半年,钦州港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1.85小时、1.37小时,较2017年压缩84.35%和96.46%。
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广西自贸试验区积极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更高标准投资贸易自由化营商环境。”杨春庭说。
提升优化面向东盟的门户港服务和管理。作为广西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唯一临海的片区,钦州港片区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建设新通道门户港。仅2022年,钦州港对东盟进出口总值就达91.61亿元,同比增长37.4%
翟崑分析,中国—东盟已有深度的产业分工,经贸合作不断提质升级。随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称RCEP)深入实施,中国与东盟区域产业链会进一步深度整合,制度型开放合作模式将迈上新台阶,与东盟有着深厚合作基础的广西大有可为。
助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
目前,中国已与新加坡等6个东盟国家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安排,与马来西亚等多个东盟国家签署双边税收协定,中国与东盟90%以上的货物享受零关税待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这与RCEP一系列规则逐步落地不无关系。其中,RCEP中的“原产地累积规则”成为一大亮点——大部分产品只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部分属于15个成员国,且累计增值超过40%,即可享受相应关税优惠。
在位于钦州港的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厂区内,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各式各样的机器正开足马力生产。“公司从东盟国家进口原材料如木片、木浆、淀粉等,符合RCEP出口产品增值40%的原产地累积标准,让客户更容易享受到优惠关税。而且,公司会为经核准的出口商可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通关效率更高。”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物流部关务负责人周菊说,RCEP生效后,流通环节效率显著提升,企业对生产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地处RCEP覆盖区域重要位置的广西,拥有区位、交通、政策、资源等多重叠加优势。激发广西自贸试验区潜能,深化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广西更好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高标准对接。
依托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百色、崇左等七市现有各类开发区、自贸区、产业园区,广西加速推动与东盟国家园区、企业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整合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打造“一市一片区”“一片多园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开放型园区应发挥实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作用,对照包括RCEP在内的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创新合作模式,深化经贸投资合作,将实现双方企业互利共赢。”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汉民说。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认为,加快推动RCEP高质量实施,积极推动东博会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多边经贸规则,将助力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杨春庭表示,下一步,广西将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
(《瞭望》2023年第5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