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继续稳居外贸第一大省
实现正增长,规模创新高,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首次突破13万家
2023年广东外贸实现正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1月16日,记者从省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2.5%;进口2.9万亿元,下降3.6%。
从总量看,外贸运行向好态势明显。“份额上,广东占全国比重从年初低位的17.6%回升至全年的19.9%,继续稳居全国外贸第一大省。规模走势上,一、二季度进出口分别为1.82万亿元、2.02万亿元;三、四季度提升至2.2万亿元的高位,且同比分别增长2.1%、1.8%。”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温珍才介绍。
从市场看,新兴市场占比提升,对发达经济体贸易回暖。2023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占进出口总值的36.6%,提升0.3个百分点。对拉美、非洲分别增长7.5%、3.9%。第四季度对美国、欧盟进出口回暖,全年分别进出口1万亿元和0.97万亿元,分别占12.1%和11.7%。
从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绿色产品、农产品出口动能强劲。2023年,广东出口机电产品3.56万亿元,同比增长0.9%,占出口总值的65.4%;其中,家用电器出口增长8%,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33.7%。同期,出口农产品1309.1亿元,增长13.3%,占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8.8%。
从地市看,重点地市贡献突出,东西两翼快速增长。深圳、广州、惠州进出口分别增长5.9%、0.1%、10.3%,合计占全省外贸总值超六成,拉动整体外贸增长3个百分点。同期,湛江、揭阳、汕尾分别快速增长14.8%、41.3%、27.5%。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外贸稳住了,全国外贸大盘也就有了‘稳’的基础和信心。”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说,2023年广东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今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但正视这些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广东外贸运行有利因素集聚增多,将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 肖文舸 黄叙浩 通讯员/陈琳 李德健)
陆海同日启程货物通达中欧
走进“中国竹蒸笼之乡”:寻找那抹餐桌上的清香
热气腾腾的茶点,装在精致的圆形竹蒸笼里。轻揭蒸笼盖子,从蒸屉中冒出团团水蒸气,菜肴原味和竹子清香四溢……这是海内外不少民众的餐桌记忆。
而这抹竹子的清香,大部分源自有“中国竹蒸笼之乡”之称的广东云浮罗定泗纶镇里生长的罗竹。记者13日驱车近4小时从广州前往罗定西部云开大山地带的泗纶镇,在这里,竹林层层叠叠,随处可见竹制蒸笼。
泗纶镇多低山丘陵,气候温和,降雨丰沛,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罗竹杆粗节疏,并散发天然清香。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记载,早在清嘉庆年间,罗定市泗纶镇以及周边地区便有制作蒸笼的传统,其中,以泗纶镇生产历史最为悠久,产业最为集中。
走进泗纶镇的蒸笼生产基地,清幽的竹香扑面而来。在遮阳棚下,编织好的蒸笼被围起来晾晒。旁边生产间内,工人们正对竹片切割,定型和打磨蒸笼。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基地通过机械对竹子去青皮和分片,提升加工速度。
“我们一般是取生长3到5年的竹材,从砍竹、开竹、破竹、烘片到编笼底等制作蒸笼的全过程,全是传统的手工技艺。”罗定市恒兆蒸笼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群英表示,用泗纶蒸笼蒸煮食物,蒸气凝水不会倒流,食物不易变馊,“这样既可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还能为食物留下特有的竹子清香,使得泗纶蒸笼深受海外客商青睐”。
“此前有德国客商说不明白为什么用我们的蒸笼蒸出来的糕点那么香,怀疑我们加了香精。他们的质检人员通过检测罗竹后发现香气来自竹子天然的味道,在那之后德国采购商就成了我们长期客户。”张群英说。
“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泗纶蒸笼。”如今,张群英所在的企业内堆满大小尺寸不一的竹蒸笼,用于蒸糕点或者蒸米饭,产品畅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记者查看某海外电商,一套2只装的8英寸蒸笼售卖21.99美元。
在过去的圣诞节假期和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新年,海外竹蒸笼的需求都有所增加,打包好的竹蒸笼等待海运送至世界各地,“现在供不应求,一会儿我还要赶去和海外客商商讨采购事宜。”张群英说。
泗纶镇有句俗语叫“织蒸笼,唔忧穷”(意为编织蒸笼,不用愁会贫穷)。种植、编织、收购、售卖,当地早就形成了一个原始的产业流程。泗纶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织竹蒸笼,是当地人生计的主要来源。如今,泗纶镇从事蒸笼加工的人员有1.2万人,年产值超3.2亿元人民币。泗纶镇的蒸笼出口量占中国同类产品85%。
传统手工艺守住了泗纶蒸笼的品质,蒸笼品种也在传承中日渐丰富,甚至成为时尚的家居饰物和馈赠佳品。
自幼跟随父母学习制作竹蒸笼的沈美娟,2013年放弃在城市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这些年,作为泗纶蒸笼编织技艺传承人的她对蒸笼进行设计提升,结合现代需求创新开发新式的竹制品,让这项指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颜”更有“值”。
以小巧蒸笼礼品为例,一方面,蒸笼代表着蒸蒸日上,另一方面,由于蒸笼是圆的,有团圆团结的意思。“我们研制出小巧蒸笼礼品,用这个送赠亲友寓意美好。”沈美娟说。
2021年起,为了更好地延续竹编文化,沈美娟开展非遗竹编研学,让非遗传承与青少年文化教育相衔接。“传递好竹编文化的接力棒,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了我们新一代的手上。”沈美娟希望,有烟火气的地方,就有泗纶蒸笼。(中新网 蔡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