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国人出海创立的印尼金融科技公司Akulaku先买后付业务禁令获解

3月5日,蓝鲸财经独家获悉,印尼金融科技公司Akulaku在当地的先买后付业务禁令得到解除。值得一提的是,Akulaku在外媒是被号称为价值20亿美元的网上银行和数字金融平台,且该公司为国人出海创立。

禁令获解,印尼监管要求Akulaku后续加强BNPL业务治理和风险管理

印尼负责融资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机构及其他金融服务机构的首席执行监管官为印尼金融管理局(OJK)。

印尼金融管理局(OJK)日前表示,(Akulaku)PT Akulaku Finance Indonesia (下称“AFI”Akulaku印尼专门开展BNPL业务的子公司)已经履行了OJK的规定。因此OJK已于2月29日解除了Akulaku的BNPL商业活动限制的制裁。解除制裁后,Akulaku 可以照常恢复其 BNPL 活动。未来在开展活动时,OJK期望Akulaku 印尼业务根据适用法规进一步完善好公司的治理,并在 BNPL 业务活动中实施风险管理。

2023年10月,Akulaku的先买后付(BNPL)服务被OJK叫停,原因是Akulaku没有执行OJK的监管措施。

Akulaku 成立于 2016 年,曾获得IDG资本、蚂蚁金服、日本超级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等机构投资。蓝鲸财经独家了解到,Akulaku经历数年发展后,到2023年其用户已超过四千万人。业务囊括先买后付、保险、数字银行、现金贷、财富管理、投资等等。2019年,Akulaku收购了印尼银行BYB并更名为BNC,App为Neobank,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买下当地银行的消费金融公司。

产品方面,Akulaku提供虚拟信用卡和电子商务平台、Asetku在线财富管理平台以及数字和开放银行平台Bank Neo Commerce。

Akulaku APP是Akulaku最核心的产品,涵盖业务包括:账单支付、分期付款;现金贷;理财业务;充值等虚拟服务;电商服务。

在电商服务这一块,Akulaku也借鉴了部分国内的电商商业模式,比如商家可以在Akulaku平台上可以实现零成本开店,获得独家流量支持,这与淘宝、京东的商业模式类似。

在现金贷部分,Akulaku APP内提供现金贷款。这与传统银行的贷款业务本质上没有差异,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和导流作用。贷款由Akulaku合作伙伴Kredito/UKU/Uatas提供,为用户提供无抵押贷款服务,平台从中收取一定的利息费用,公示的最高利率为36%。

在合作方面,Akulaku与包括Lazada、Shopee、TikTok、OPPO、VIVO、小米、京东、blibli等等都有不同场景的合作。

Akulaku先买后付子公司2022年利润暴增,贷款利息是重要支柱

Akulaku集团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都有业务。

不过,Akulaku集团并非上市公司,其业务数据并没有对外披露义务。但是,由于印尼金融监管的要求,Akulaku集团必须公开买后付子公司的财务数据。

由于印尼财报季结算和中国不同,因此目前蓝鲸财经仅查取到Akulaku先买后付子公司(AFI)2022年财务数据。据年报数据显示,在2022年,AFI利润同比暴增296.6%,实现2040.4亿卢比(约人民币9328.71万元)。相比之下,该公司在2021年的年度利润仅为514.4亿卢比(约人民币2351.84万元)。

财报显示,虽然AFI的消费者融资收入在2022年相比于2021年出现了9.84%的下降,但公司的总利润仍然实现了增长。这表明,尽管消费者融资是公司利润的重要支柱,其减少并没有阻碍AFI总体利润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其他收入部分出现了显著增长。

这种情况说明,尽管某一业务板块(如消费者融资)的收入下降了,AFI通过其他板块的收入大幅增长来补偿,并最终实现了总利润的增长。

具体来看,截至2022年,AFI从消费者融资中获得的资金为8303.9亿卢比(约人民币3.80亿元),该项数据与2021年的9210.5亿卢比(约人民币4.21亿元)相比下降了9.84%。而AFI的其他收入从2021年的207.5亿卢比(约人民币948.69万元)大幅增长至2022年的4365.7亿卢比(约人民币2.00亿元),增幅达2003%。

消费者融资收入(Consumer Financing Income)通常指的是消费者通过贷款或信贷安排从金融机构或贷款机构获得的资金。这种融资可以用于购买商品或服务,也可以用于支付其他费用或债务。当消费者从金融机构借款时,这些机构会通过贷款利息或费用获得收入,这些收入就被称为消费者融资收入。例如,当消费者购买一辆汽车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通过汽车贷款来支付。汽车贷款机构(如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会向消费者提供贷款,并在贷款期间收取利息。这些利息收入就是消费者融资收入的一部分。

因此,AFI的消费者融资收入增加,可能意味着至少3个方面的变化或趋势:1、当地贷款需求增加;2、当地信贷政策放宽、市场竞争加剧(这也会导致贷款整体风险抬头);3、AFI提升了其贷款利率。

尽管AFI在2022年的表现良好,但这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主要的问题在于,AFI在2022年承担的负债大幅增加。据统计,2022年公司的负债已经增加到了1.04万亿印尼盾(约人民币4.75亿元),而在2021年这一数字仅为9003.1亿印尼盾(约人民币4.12亿元),这意味着负债增长了15.5%(算上印尼通货膨胀率后的数据)。另一个问题是,公司的总资产在2022年有所下降。根据记录显示,公司在2022年的总资产为1.14万亿印尼盾(约人民币5.21亿元),而在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36万亿印尼盾(约人民币6.22亿元)。也就是说,与2021年相比,公司的总资产在2022年下降了16.17%(算上印尼通货膨胀率后的数据)。

蓝鲸财经了解到,Akulaku集团的BNPL业务在印尼排行第一,其数字银行业务在印尼排名前三。另外,蓝鲸财经独家获悉,Akulaku到2024年的用户已经超过了4000万人。Akulaku集团目前的整体体量在国内零售信贷金融机构里能排在中游,但其增长速度确实是目前国内C端金融机构中罕见的。

Akulaku为国人金融出海典型产物,竞品为腾讯系虾皮

Akulaku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增长,一方面归功于印尼目前相对粗放原始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也在于其创始人将许多已经在国内验证过的现金贷、电商、BNPL经验复制到了印尼。

Akulaku的创始人为李文博,其曾任职于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后任职于平安信托直接投资部,专注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增发及收购项目;联合创始人兼CTO胡博曾在甲骨文、腾讯、华泰联合证券和中信证券任职,从事系统设计和开发,包括程序化交易、QFII等多条业务线的算法交易以及期货套利、分级基金套利等系统。

起初,李文博与胡博二人前往香港创业,观察发现,彼时很多菲律宾工人试图把钱汇到菲律宾,他们希望以兑换货币的方式帮助这些工人完成这一过程。

然而这一业务没有得到东南亚银行的支持。二人在与印尼银行交流后二者发现,印尼有许多人民存在融资需求,但因资金规模小、偿还风险高,传统金融机构并不想招待他们,所以个人只能到当地典当行借取小额资金。这种情况也与中国早期的金融市场极其相似。

此后,二者决定使用算法和机器学习为个人提供小额资金借贷,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先后推出了Akulaku应用程序。

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印尼目前拥有七家独角兽初创公司,其中四家专注于金融科技领域。这使得印尼在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科技独角兽数量上位居第二,仅次于该地区的金融科技领导者新加坡,后者目前拥有七家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如果将Akulaku算作是蚂蚁系的公司,那腾讯系的无疑是虾皮(Shopee),腾讯的零售金融业务在国内一直以低调著称,但在印尼,虾皮(Shopee)是当之无愧的放贷王者。

数据显示,印尼市值数十亿美元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累计价值5.13亿美元,共筹集了2亿美元的风险和债务融资。这些公司的业务涉及广泛的行业领域,包括数字支付、新银行和财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