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与企业代表参观联合实验室展厅(通讯员供图)
中国报道讯(陈伟赞 编辑陈若欣 通讯员王丹丹)今年的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集已有明确方向。
近日,中集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揭牌暨中集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联合实验室将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研修班计划在未来3年培养100名智能制造领军人才。
这两项措施同步进行,标志着中集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中集集团总裁高翔、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勇、中集技术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等负责人、研修班学员等近百人参加揭牌仪式。
研修班 课程设计独具匠心
研修班的学员来自中集30家核心企业,包括数字化转型办公室、生产部、工艺部、设备部、IT部等中高层管理者。人群覆盖面之广,彰显了中集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的决心。
此次“智能制造百人计划”的课程设计独具匠心。不仅涵盖了数字化顶层设计、工业互联网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数字化智能化前沿技术,更结合了大量实践案例和行业痛点分析。
开班仪式(通讯员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研修班的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学员们以“全球灯塔工厂”为高标准引领,结合自身企业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构思,并拟定自动化产线规划或升级设想。这一高标准要求旨在培养学员们具备全球视野和前瞻性思维,为中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揭牌仪式上,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勇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携手中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培养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中集集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中集集团总裁高翔对多年来双方的良好合作表示肯定。他认为,智能制造是大势所趋,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已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应对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中集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适应变革,才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新质生产力源头在科技创新,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高翔表示,中集在强化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智能制造方面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绩。同时,中集还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新战略规划及目标。要实现预定的规划目标,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高翔强调,人才是推动企业不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集团高度重视智能制造研修班的开设,希望通过人才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揭牌仪式(通讯员供图)
实验室 机器人送惊喜见面礼
本次揭牌的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的独特之处在于,内部设置了一个占地200多平方米的迷你生产车间。该车间以智能制造的全自动化、个性定制化为核心理念,实现了对工厂生产车间1:1还原,为科研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尤其对于不能在工厂直接测试的项目可在实验室孵化。
迷你车间通过集成先进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不仅可以进行多种产品的混线生产,而且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生产。
在参观过程中,机器人送给每人一份见面礼——打印带有名字的专属集装箱式纸巾盒。只见多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将匹配的板材精准装配成一个盒子。在盒子上根据客户的定制内容,机器人进行喷码打印,再进行视觉检测,最后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纸巾盒。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了智能制造的魅力。
研究团队核心人员,联合实验室设备负责人吴凯博士(华南理工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 博导)表示,该联合实验室研究聚焦智能感知系统与装备、数字孪生智能产线和智能车间、制造系统智能运维、智能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等四大前沿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其实,在实验室揭牌之前,双方早已在宁波中集、青岛冷箱、安瑞环科、圣达因等四家企业开展了数字孪生方向的技术验证。以宁波中集为例,经过数字孪生技术的优化,机器人利用率提升了20%,生产效率也相应提升了8%。
此外,双方在立体大巴库预测性维修、集装箱侧板4mm点焊定位、室外自动焊接爬行机器人等三个课题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并在中集下属企业成功找到了实际应用场景。
据悉,目前中集集团已经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合作并建立7个联合研发平台。这些平台不仅关注当前的技术热点,更致力于探索未来的技术趋势。
未来,随着联合实验室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制造将在中集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中集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