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湾区,选择中山

东风送暖,又是一个春天。

在这春耕时节,种下新的希望。过去一年多来,中山勠力改革、超常发力,推动超千亿投资项目签约,百亿级制造业投资实现新突破;中山改出新作风、拼出新速度,项目落地“拿地即动工”成新常态。一项又一项难题被突破,中山正在向大湾区审批速度最快、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迈进。

在这新的契机,跟上新的速度。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中山将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最重要交通枢纽城市。零丁洋里不伶仃,多桥飞架是通途,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不再是蓝图,而是逐渐落地的现实。

在这历史时刻,续写新的故事。紧紧把握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中山擂起奋进催征的金鼓,奏响攻坚克难、不退不还的改革强音,重塑改革优势和发展优势,成为大湾区投资热土、创新高地。

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中山将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最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图为建设中的深中通道。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中山将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最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图为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企业回归中山、扎根中山成热潮

2月底,中山举行了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虽然在投资额上不是最突出的,但目标抓得非常“精”:把发力点用在了高端制造业。

当天动工的69个制造业项目,总投资额564.4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涉及新材料、5G集成半导体、新一代光通信等先进制造业领域。

颇有意思的是,中山这次的主会场,不在传统的制造业重镇,而在位于南部的镇街神湾镇。为什么?

这背后有个故事。当天动工的项目中,有一个名为“珠江桥”的企业,就是这家中山本土企业,之前因用地问题计划外迁,但如今不仅选择留下,而且还追加了投资。把主会场设在神湾,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动工仪式上的讲话,也充分印证了中山对外释放信号的决心:

“中山坚定不移为中山企业营造无私高效、呵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营商环境。全市上下,说到做到!”

“我们跟中山,有点曲折、有点故事,更有点渊源。”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珠江桥”)总裁乔晓建说。

珠江桥牌是中华老字号,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的食品出口品牌之一。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1年,珠江桥就将第一个生产基地建在了中山,至今已有30余年。

一年前,由于所在镇街没有土地空间,珠江桥规划新建的调味品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一度计划在外地谋发展。得知这一情况后,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当日事当日办”,当天召开协调会,在全市范围内为珠江桥调配合适的土地。

“确实是被中山打动了,从市委、市政府到投促局的干部乃至全市各级,都在为我们努力拓空间。”乔晓建说,正是中山坚定不移地打造高效服务企业的一流营商环境,才让珠江桥坚定地回归中山、扎根中山。

中山正在向大湾区审批速度最快、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迈进。图为中山市城区景观。中山正在向大湾区审批速度最快、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市迈进。图为中山市城区景观。

高效无私服务企业
赢得项目投资“信心票”

珠江桥的故事,根源是中山的“老问题”——空间不足。

“老大难”虽难,但中山拿出了“新办法”——通过开展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中山在2年多时间内腾挪出了3.4万亩产业空间用地。作为全省面积第二小的城市,这是一座传统制造业城市来之不易的底气。

动工现场,中山市工信局局长林伟强透露了这么一个消息:今年,中山超一半的工业投资将来自增资扩产项目,并且集中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投资上。

这是一个很强的信号。

如果仔细研究中山上新的69个制造业重大项目,不难发现,制造业的增资扩产“占大头”。

这意味着中山“力撑制造业当家”的基础工程——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有了很大成效。本土企业有了发展空间,留下来扎根中山、增资扩产、壮大枝干,就能培育出良好的制造业生态。

这也意味着中山正在建立全新的“信心票”。所谓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当“无地可用”的局面正在改写,一大批“信心票”正在回归。本土企业大规模增资扩产,是对营商环境最有力的诠释,这样的号召力,为中山赢得了制造业投资的信心票。

这更意味着中山正在聚焦新质生产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就在主会场不远处,一个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精密仪器生产于一体的外沙科创城第二改造片区也火热动工了。

“我们在神湾整备了460亩土地,涉及土地权利人22宗。”广东诚艺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广东诚艺”)董事长罗流猛说,类似这种涉及多个土地权利人的“多宗归一”项目落地比较复杂,至少需要8个月。但是在中山,真正落地时间不足5个月。

“贴身服务”企业,是中山近两年来的高频词。

“新年好!”2月18日下午,在中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前,中山市委、市政府领导来到会场门口,向迎面走来的企业家们问好。

“龙年开门红,给您拜个年,也给您报喜,我们的项目落地了!”

“作为中山食品企业代表之一,今年咀香园迎来了‘开门红’,一季度订单增速达两位数。”……一批又一批企业家提前到场,他们带着“开门红”的喜讯前来参会。

在这场“新春第一会”上,不少企业家不仅提前到场交流,还集体“靠前坐”:会议把前面的位置留给了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包括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联合光电、格兰仕、华帝公司、毅马五金、明阳集团、康方生物等一批科技单位代表、制造业企业家代表坐到了第一排。

“今天,我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来了香港智慧物流的负责人,让他也感受中山的温度、速度。”达芬骑动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黄国滨在现场即兴发言时表示,在项目落地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山速度、中山温度,他现在已经成为中山的“招商专员”。

作为制造业大市,中山正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企业体系,提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山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少不了企业家群体的支撑。

2024年,在全省大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背景下,近5000家中山规上工业企业也将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全力以赴将“中山制造”打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在龙年“新春第一会”上,让中山企业家集体靠前坐,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动员令”,更释放出中山与企业家“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强烈信号——政企同心,再拼出新天地!

中山全力以赴将“中山制造”打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图为中山一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中山全力以赴将“中山制造”打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图为中山一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

发出全球招贤令
打造国内外人才奋斗的大舞台

在中山2024年的“新春第一会”上,一道全球招贤令,让中山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是一份面向全球人才的“邀请函”——深中通道开通之际,中山正式发布了十大产业集群招贤令,上百家中山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发布超千名人才需求,诚邀全球人才到中山创新创业。

近年来,中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面向全球招贤引才的大门也越开越大:2022年,中山出台重磅人才新政“人才二十三条”,创新实行特聘人才分类评价,不唯学历、不唯论文,鼓励“行行出状元”。当前,中山全市各类人才已超过111万人。

在2024年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山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让“中山制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

2月28日上午,2024年春节后全省首场大型侨界引才活动——2024年“雁南归”百名海归博士中山行引才推介会,在中山翠亨新区举行。

2月28日,中山举行2024年“雁南归”百名海归博士中山行人才供需见面会。2月28日,中山举行2024年“雁南归”百名海归博士中山行人才供需见面会。

这是一场分量很“重”的引才活动:中国发明协会党组书记余华荣、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院士唐远炎、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吴东方、美国华人专家会会长王希萌、美国华人医药科学界协会会长陈邦华、中国旅挪专家学者联合会会长张秀华等100多人,出席当天推介会。

这是一场很有“料”的引才活动:毕业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全球顶尖学府的百余名海归博士,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齐聚中山,奔赴一场春之约。

这是一场很有“诚意”的引才活动:市委书记当“招才大使”,现场脱稿推介中山人文历史、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向世界人才发出邀约——中山,一定是国内外人才奋斗的大舞台。

这是一场很“解渴”的引才活动:不同于普通的推介流程,这场活动进行到后半场,变成了一场“办公会”:现场,海归人才抛出“橄榄枝”,中山市相关部门立刻衔接协调,把合适的企业和平台推介给人才。

“到翠亨村感悟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到雍陌村品读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到沙涌村感受近代百货先驱马应彪的家国情怀,到大环村欣赏粤乐宗师吕文成的《平湖秋月》《步步高》……”从孙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到近代商业的香山风云,再到耳熟能详的粤语歌曲——中山近代以来的文化瑰宝,是新老中山人耳熟能详的中山印象。

中山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沉淀了千年香山的历史文化。孙中山先生曾创办中西大药局的孙文西路,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街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当前,中山正对该片区进行升级,既有古韵又时尚,未来将成为“年轻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中山是一座美丽之城,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特色,通江达海;拥有近3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六分之一的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是天然赋予中山的一块宝地,更是湾区难得的“绿肺”和“氧吧”。

中山是一座枢纽之城,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一小时通达五大国际机场、五大国际港口。今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从中山到深圳前海只要20分钟;未来,南中城际贯通、深中城际加快谋划、佛山地铁延伸到中山,广深佛中同城化将成为现实。

中山是一座改革创新之城,位于三乡镇的罗三妹山,曾留下“不走回头路”的世纪强音。近年来,中山坚定地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的“头号工程”,全市上下无私高效服务企业,项目审批速度是湾区城市中最快之一。

中山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之城。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城市,中山产业配套非常完善,创新技术和理念很容易在这里转化为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创新创业靠人才。近年来,中山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两年来“工改”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3.3万亩,以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重塑产业空间,以中山“新十大舰队”重构产业格局,为更多人才培育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

初心不改、信念不灭、壮志不竭,又一个春天将至,中山以新的速度,跑向新的胜利,发出新的邀约:投资湾区,选择中山,共赢未来!

>>数读:

2023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达5.6%,位居全省第4、珠三角第2。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7.3%,增速全省第2、珠三角第1。

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3.2%,增速全省第3、珠三角第2。

项目招引取得突破,新签约项目投资额超120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超900亿元,项目动工率超50%。

企业创新更加活跃,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突破百亿元,增长24.1%,居珠三角第2。

高新技术企业超2800家,其中规上高企占比达67%,居珠三角第1。

【撰文】罗丽娟 郑龙骏

【摄影】叶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