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广东】中国向世界传递文化自信与开放姿态

中国向世界传递文化自信与开放姿态

5月27日,第20届文博会圆满落幕。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单日参观人数首次突破14万人次、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交易、52个分会场共开展近400项交易活动……从亮眼“成绩单”中不难看出第20届文博会的里程碑意义。

历经20年的积淀,“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越办越热闹,先行示范区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在年轻生命力、文化传播力和新质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下,20岁的文博会迈入了新发展阶段,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文博会刮起“国潮风”,传统文化受推崇。图为花旦摆出造型供观众拍摄。

文博交易旺 市民逛展忙

第20届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人潮如织,现场达成签约项目22个,涵盖文旅、娱乐、数字出版、动画电影等领域。

在签约环节,X-META奇境穿越与法国VR沉浸式体验《巴黎舞会》达成战略合作。“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文博会,虽然展位在比较靠边的位置,却是最热闹的展台。”奇境穿越X-META元宇宙乐园联合创始人、COO雷振中表示,此次签约的每一单都在2亿元以上。

展会不停,交易不止。作为国家级高端展会,本届文博会“带货”魅力尽显。展期内聚焦“首展”“首秀”“首发”举办100多场创新项目及新品发布会;举办“文博会消费季”、文博会礼物甄选大赛和20多场招商会、推介会、订货会等重大配套活动;遍布深圳全市各区共52个分会场陆续亮相,聚焦数字赋能、展示交易、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和激发文化消费等主题,精心策划推出了超过400场展示交易活动,吸引众多产业精英和广大市民前往交流参观采购。

开幕第四天的文博会迎来人流量的“顶峰”。根据最新数据,5月26日(周日)文博会主展馆单日观众突破了14万人次,超过了第19届文博会创造的12万人次的纪录,成为史上新高。

“今天刚好周末,有空带小朋友过来参观。”市民张女士表示,第一次来文博会就让她们收获满满。“我们买了很多台湾展馆的护肤品,还有新疆美食。”张女士提到,今年没能和朋友一起去敦煌,本来有些遗憾,结果在第一个展馆就看到了敦煌展位,“晚上回去就把照片和他们分享一下,他们在敦煌,我在深圳看敦煌。”

在粤文拍·工艺美术品拍卖会现场,曹先生拍下了心仪的挎包。曹先生表示,自己今天是陪妻子和女儿来逛展,被拍卖会的热闹氛围吸引而来,文博会上各式各样的咖啡是他的最爱,“10号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我们逛没多久就买了很多”。

从学生到白领,从博主到网红,从“发烧友”到“技术流”……年轻的城市最不缺年轻的受众。今年文博会上,为文化埋单的年轻人随处可见。

“我本身就在大学从事宣传文化工作,这次看到文博会上有很多文化融合的亮点,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就职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彭先生特意从广州驱车赶来,他表示展馆内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国际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碰撞、非遗传统文化和新型设计思路的结合都让他深受启发。

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观众驻足。

文化“新三样” 国潮成“顶流”

13号的汕头展区对小朋友们有着格外吸引力,展区内有十几个小朋友手持英歌槌,跟着鼓点节奏学习如何敲打。“英歌槌和文创T恤是我们销量最好的产品。”汕头展区布展负责人陈驰告诉记者,含有传统元素的文创产品在这里都很受欢迎。

来自汕头澄海的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另一“爆款”产品——英歌舞机器人。“英歌舞是一种艺术,机器人是它的载体,我们期望通过机器人去传承英歌舞文化,让更多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该公司产品经理林朱荣表示,目前英歌舞机器人已经应用于校企合作研学,并投放到科技馆以及进行一些大型演出。文博会这几天已经有五六家单位邀请他们的机器人去演出。

文博会刮起“国潮风”,潮汕英歌舞、敦煌飞天舞、一碗天水麻辣烫盛出“厚道甘肃”等文化消费场景,争相展现地域特色文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带着“文化特产”将文博会装点成浓缩版的“锦绣中华”,以华流成“顶流”之势,加速传统文化“血脉觉醒”。

此外,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的“文创中国”专题展区共展出300多件文创产品,汇聚故宫文创、北京工美造办、肃鸣堂、字在、不二等“文创大户”,千年华夏、古今辉映、无界纵横、潮韵东方、雅韵生活五大主题板块将古代辉煌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展示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的最新成果。

低空飞行器展示。

承载着东方神韵的文化出海“新三样”——网剧、网文、网游,在本届文博会上大展风采。上海展区,阅文集团带来的《庆余年》实体书、《繁花》海报、第二季收藏卡牌等丰富展品摆满了整整一面文化墙。“借文博会平台,我们将跟深圳政府、本地企业产生更多链接,在IP、影视、深圳主题故事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为打造深圳故事作出贡献。”阅文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晨表示。

米哈游在现场布置了《原神》线下试玩,这款热门游戏吸纳了诸多世界粉丝爱上中国文化。开幕首日,米哈游工作人员林逸杰在展台被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反复咨询。其中,来自乌克兰的玩家丽塔,更是在展台流连忘返。自2020年上线以来,《原神》以13种语言在全球多平台上线,目前已登陆全球超200个国家与地区,让全球玩家体验东方魅力。

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到“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第20届文博会迈出了关键的脚步。文博会全面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生动描绘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图景。文博会这一国际性文化舞台,必将书写更多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自信与开放姿态。(南方日报 许懿 崔璨 摄影:朱洪波 鲁力 姚志豪 仇敏业 张梓望 梁钜聪 许舒智)

RCEP全面实施一周年,广东口岸进口税收减让3.5亿元

2023年6月2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全部15个成员国生效实施。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RCEP全面实施一年来,广东口岸协定项下享惠进口货值150.4亿元,进口税款减让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8.5%。

广东省内海关积极帮扶外贸企业用好协定税收优惠政策取得新成效,关税减让红利持续释放。聚焦关税减让提升企业获得感。黄埔海关对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等11家重点车企开展针对性研究,帮助企业根据自身产品、产业特点,用好企业RCEP原产地规则,降低国内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该关属地企业广州电装有限公司,至2024年5月利用RCEP自日本进口汽车用马达等配件,已享受税款减让近1800万元。(南方日报 刘倩 陈琳 谭燕华)

箩底糍:海内外台山人青睐的中式华夫饼

“难以置信!在广东台山竟然可吃到中式华夫饼,甜的可加白砂糖或炼乳,咸的可选择搭配的馅料更多,比如香芋粒、擘蓝粒、咸鸭蛋、鲜鸡蛋。当地人把这种华夫饼叫做箩底糍或炉底糍。”近日,从美国波士顿跟随华侨朋友到访台山的新西兰人Nancy感慨地说。

5月25日,广东省台山市,即将出炉的咸箩底糍,与华夫饼非常相似。李晓春 摄

华夫饼是一种源于比利时的烤饼,用配有专用烤盘的烤具制作而成,因烤盘内有密布的方形格子,烤熟的华夫饼呈现出规整的方格,又被称为格子饼。华夫饼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吃法,因配料、酱料不同,导致风味各异。

台山是著名侨乡,海外台山人频繁往返中国和居住国,这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舶来品被带回台山,包括华夫饼专用烤具,这导致了中式华夫饼的诞生。目前这些舶来品仍有不少在民间收藏家、华侨(侨眷)手中或展馆内留存。

“这是去年台山华侨刘颖斌、梅怡芳伉俪捐赠的,虽然外层已锈迹斑斑,但它和目前在台山制作箩底糍的烤具非常相似,烤盘是圆形的,里面的格子状和现在的几乎一样,只是上方有英文字母和品牌图案,生产年份依稀能看出是20世纪早期的。”台山市博物馆助理馆员冯浩然透露。

在台山,目前烤制箩底糍的方式有用煤球炉、燃气炉、电烤炉、炭烤炉,其中台城街道青云路有一家店用炭烤炉,烤制耗时从原本五六分钟缩短至三分半钟左右。该店负责人介绍:“咸的馅料要提前备好,客人下单后,就将馅料加入拌好的面粉浆里,打开烧热的烤盘并抹上油,用勺子盛进去,盖上烤盘即可开始烤制。”

5月25日,广东台山出品的甜味箩底糍,中间加了白砂糖和芝麻,夹着吃入口层次感更明显。李晓春 摄

“我在这附近摆摊卖箩底糍将近30年,当年在这边读书的孩子,有些现在带自己的孩子一起过来帮衬。”在台山台城街道第二小学附近街头摆摊的老板娘介绍,烤熟的箩底糍用小叉挑出,放入盘中,需将边上烤焦的部分剪去,方可打包装给客人。每年秋冬季,箩底糍最畅销,最高峰时一天需制作两三百个箩底糍。

“我喜欢吃加咸鸭蛋、香芋粒的咸箩底糍,刚出炉时趁热吃的口感最好,外脆里软,咸香入味。我爸喜欢吃加菜果粒、鲜鸡蛋的咸箩底糍,而我妈只喜欢吃加芝麻、白砂糖的甜箩底糍。”台山美食爱好者雷先生说,他建议箩底糍最好是现买现吃,打包带回去再吃的话,来不及散去的热气容易使糍回软,会影响口感。

5月25日,广东省台山市水步镇,箩底糍摊主平姨在为食客制作双咸单黄加料的箩底糍。李晓春 摄

以前在台山乡镇,只有进入秋冬季才能觅得卖箩底糍的摊档。眼下,箩底糍已成为台山街头的特色名小吃。(中新社 李晓春 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