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以碎片拼就,画纸经烈焰灼烧,这是一场怎样的乡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四季第十一集,邀您一同欣赏何加林创作于2014年的中国画《记忆的碎片》。 

烧灼的画纸  传统的呼唤

《记忆的碎片》中,何加林重构了一个潜藏在心灵中的村庄。画面上部,木梯斜倚、树木蓊郁,恬静古村恍若正在梦中轻轻呼吸。画面下部,村庄标志性的大树枯朽倾倒,水榭破败,残荷凋零。一半萧瑟,一半生机,烧灼的碎片交织出历史的乡愁与未来的憧憬。

何加林站在当下视角,完成了对中华文明的回溯与思考,表现出对古村生命衰落的忧虑,对乡村生活的自然呈现和对历史记忆的深深缅怀。

捕捉文化遗迹  铭刻村庄脸庞

1975年,何加林随父母从陕西返回祖籍浙江,定居杭州。从黄土高天到江南名郡,少年仿佛一脚踏入了活着的历史。城隍山、西泠印社、西湖,难以被时间磨灭的文化遗存触手可及,这让何加林感受到了与历史对话的美妙,产生了精神和文化的归宿感。从此,何加林成为生活中文化遗迹的捕捉者。 

20世纪90年代至今,何加林跑遍祖国大江南北探寻古村落。在他眼里,古村落是活着的文物,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向往。每一个村子,都有不一样的脸庞,仿佛时间的悠长诗篇,铭刻着历史的痕迹。何加林用艺术的方式,将这些温暖的生活痕迹与历史的记忆,如魔法师般融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创造出一幅幅以古村落、乡愁为主题的作品。

记忆碎片  寻觅乡愁

用画笔与村庄持续多年对谈,何加林更能敏锐察觉到古村生命脉搏的变化。

2013年的一天,何加林带学生前往西川村写生,夕阳打在金黄色的土墙之上,整个村落弥漫着诗意。然而偌大的一个村落,却只居住着三五户人家,许多的院落其实都已经荒芜了,那是一种让人心痛的美感。

时代大步向前,留下失落的村庄和弥散的乡愁。对古村生命衰落的忧虑,催生了何加林创作的欲望。他希望创作一幅作品,引起人们对正在逝去的古村落的关注。

反复尝试,冥思苦想间,时空的维度被宣纸扩展。记忆与现实的碎片在画家脑中重叠,交织,突然间灵光乍现。

何加林脑子里突然蹦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印象,当年画作被从火中抢救回来,而对古村落的抢救也无异于此。笔触营造出恍若火舌焚过的纸面的效果,留下破碎的孔洞,像呐喊的嘴,诉说着村庄的心事。

总是在奔跑中,我们眷恋历史深处的那片安宁。旧时的巷口,袅袅的炊烟,乡土中国里,藏着岁月长河中心灵不变的慰藉。让我们细细品味画作,在奔跑中,捡拾记忆的碎片,让乡愁以实体的形式生长、复活。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