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侨大楼里的家国情怀

 中国侨网10月12日电 据浙江省侨联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在京开幕。浙江12件见证物、7位讲述人入选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共和国故事我来讲——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

  浙江华侨大楼进门右手边,镶嵌着一块黑色花岗岩石碑铭文:浙江省青田旅日爱国侨胞林三渔先生,自愿乐助资金兴建华侨大楼一座,爱国爱乡精神可贵,特刻名留念。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汕头时指出:“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 改革开放以来,浙籍侨胞在全国捐赠公益事业总额折合人民币超200亿元,而在八十年代由华侨捐资建成的浙江华侨大楼也成为了浙籍侨胞反哺家乡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浙江青田籍旅日华侨林三渔在回国探亲的过程中,走访了浙江省侨办和侨联的办公地点。当他看到那些简陋的平房,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酸楚。林三渔先生虽然身在异国,但始终心系着故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些实事。于是,林三渔提出由他出资为侨办和侨联建造一幢侨务办公大楼,以改善工作环境。然而,当时的政策是一概婉拒华侨的各类捐赠,但林三渔并没有因此放弃,执着地坚持了10年。终于在198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通过了关于华侨大楼的建设申请,林三渔捐资25万元用于建设大楼,旅居荷兰、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侨胞赞助部分设备用于办公使用,华侨大楼建设项目正式开工。1982年,全省首个由侨胞捐资用于侨务办公使用的华侨大楼在西湖边拔地而起,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成为了80年代西湖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浙江华侨大楼历经几次加固改造建设,使这座大楼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现在的华侨大楼共有五层,一楼为浙江侨史展厅,二楼为视频会议室、礼品展示室、资料陈列室等,五楼设有多功能厅、会见室等侨胞活动室,其余部分为全省侨务活动和工作人员办公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