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四海暨南人相聚马来西亚,见证中马联合实验室成立
11月17日,马来西亚吉隆坡晴雨交织。暨南大学校友们热情不减,从五洲四海赶来,赴一场特别的相聚。
“暨大是青春的、不老的”“最怀念食堂的荷包蛋和烧鸡腿”“明湖的蒙古包里都是肆意的青葱岁月”“希望母校越办越好”……“暨南人”纷纷忆起求学过往,并为母校送上祝福。
这是第六届暨南大学海内外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交流会活动。今年正值中马建交50周年,该交流会特别由暨大马来西亚校友会在吉隆坡主办。现场同步举行中马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中马学术研讨会等,为促进中马两国友好交流合作搭建新的桥梁。
世界暨南人解锁“新海水”
暨南大学与东南亚渊源不浅,首批学生即是来自南洋的侨生。而成立于1970年的暨南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是学校最早成立的校友组织之一,至今都在承担着服务当地华侨教育、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职责。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大声教四海,50多万校友遍布全球。”暨南大学校友总会会长胡军说,此次暨大海内外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交流会从大湾区走出国门,来到马来西亚,不仅是为了共话暨南大学发展,更是为了纪念中马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合作。
活动共有海内外超70个暨南大学校友组织,近300名校友代表参加。现场,“暨南人”们回忆往昔,也畅谈未来,期望可以作为文化纽带连接中国与世界。
暨大1986级会计学专业校友陈积成从南太平洋上的“珍珠岛国”——斐济而来。2017年,陈积成前往斐济生活,并在去年正式筹建起暨大斐济校友会。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我又帮母校‘解锁’了一个有海水之地。”陈积成笑着说,自己热爱书法、长笛等中华传统文化,未来将通过校友会搭建中华文化在斐济传播的平台,举办系列文化活动,并探索开展华文教育,既服务当地华侨,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形容起暨大,“包容”“多元”“融合”是校友们常挂在嘴边的词。但在暨南大学1986级校友、悉尼校友会会长曾少华看来,暨大还是“青春”的。
“最怀念80年代暨大明湖的蒙古包,白天是饭堂,晚上是舞会会场,华工、华农、华师的人都会来跳舞。”曾少华说,在暨大度过的是肆意青春,而母校也始终充满着活力和生命力,“团队风格、学术精神,都永恒不老”。
端午节组织校友们包粽子、中秋节聚在一起吃月饼……如今,曾少华在悉尼链接着暨大校友们的心,也时常组织当地华人青少年回国深度体验中华文化,让“根脉”始终存续心间。
目前,暨大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50个校友组织,不断加深着中华文化与世界的联结。
成立中马联合实验室
交流活动现场,中马合作同步有了“新动向”:中国—马来西亚油脂加工与安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邢锋介绍,该实验室是暨南大学继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依托该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将和东盟高校、企业一起组建产学研用为一体的“中国—东盟未来油脂科技创新联盟”,进一步在区域内促进和提升棕榈油领域的成果转化和科技治理水平。
“联合实验室的揭牌,标志着两国在油脂加工与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陈振滨院士说,联合实验室将通过整合两国在科研、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推动棕榈油绿色、安全加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并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产业。
而他希望,这一实验室不仅是双方科研合作的桥梁,更能成为一个连接中马友谊的纽带。
活动当天还举办了马来西亚商业环境与政策宣讲会、中马建交5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南大学名师讲座暨马来西亚招生宣讲会、暨南大学古润金丝路基金五周年回顾与感恩仪式等活动。
古润金是暨南大学校董,长期致力于推动中马友好交往,在文化传承领域深耕多年。自2012年起,古润金及其创立的完美公司累计向暨南大学捐赠逾5000万元人民币,开启了侨企和侨校的合作。2019年,古润金丝路基金设立,至今共支持了约150名马来西亚学子到暨南大学求学。
“我们以侨为桥、‘双侨’合力,在人才培养、公益事业等多个方面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古润金说,希望未来有更多像暨大这样的纽带和桥梁,进一步促进中马两国在文化界、教育界的交流互动,而每一位暨南人都是传播中华文化的火种,应继续当好“火炬手”,与世界华侨华人一起推动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采写/出镜:南方+记者 陈伊纯
拍摄/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作者】 陈伊纯;金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