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贺词
广东省省长 王伟中
侨胞们、乡亲们、朋友们:
此时此刻的岭南大地姹紫嫣红、年味正浓。我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全省人民,向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世界各国朋友,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和诚挚的节日问候!
2024年是广东改革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六次亲临广东视察,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为横琴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发展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极大鼓舞和激励全省上下在新征程勃发新气象、干出新作为!
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勇挑大梁,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率先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外贸进出口突破9万亿元、广货畅销大江南北、全球各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激发城乡发展新活力,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驶入快车道,城乡风貌日新月异,一幅百县图强、千镇焕新、万村蝶变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徐徐铺展。
我们坚持敢闯敢试、勇立潮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5周年,横琴分线管理、前海税收优惠政策扩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等利好不断,“港车北上”“澳车北上”“一签多行”掀起“双向奔赴”热潮,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车水马龙,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带来更多便利。广交会、中国航展、全球招商大会万商云集,一批新的重大项目、总部企业新落户广东,各类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总量全国第一,海内外投资者持续看好广东、选择广东、投资广东。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向新而行,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全国8连冠,“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建成入列,“广东造”火箭上天,打“飞的”上班正从科幻走进现实,麒麟高端芯片实现自主规模应用,广东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领域新赛道建立了先发优势,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加速焕新,制造业当家的家底更加厚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
我们坚持民生为大、办好实事,努力让大家日子过得更幸福、更美满。“家门口”就业服务圈让越来越多群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多元普惠托育机构实现“放心托、安心育”,养老服务新模式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文化新地标成为热门打卡地,全民植绿护绿蔚然成风,空气和水环境质量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回首过往,广东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侨胞们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抓改革、促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我们将继续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和文化往来,与大家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明天!
今年11月,全运圣火将在粤港澳点燃,这是粤港澳三方首次共同承办的综合性体育大赛,热忱期待与大家相聚,共同见证“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精彩显现!
祝伟大祖国时和岁丰、繁荣昌盛!
祝大家新春大吉、所愿皆所成,多喜乐、长安宁!
今年广东GDP目标增长5%左右
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广州开幕,省长王伟中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广东2024年工作,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同时,报告也提出了202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十二方面重点任务。
2024年“成绩单”
关键词 GDP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增长9.8%,总量连续39年居全国首位,贡献了全国超4成的贸易增量。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7.4万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
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经营主体净增98万户、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超830万户,总量均居全国第一。
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10万人年度任务。
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3.6%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产业发展向新提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超4成,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占全国18%。
工业投资超1.5万亿元、增长6.7%,技改投资增长11.5%、连续2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动工建设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新建5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布局第12批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在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荣获53个奖项、比上次增加47%。推进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关键词 “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
争取161.4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142个、总投资1514亿元。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率先出台“1+3+8”政策体系,持续扩大支持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带动1025万台家电以旧换新、45.4万辆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
关键词 高水平对外开放
创新办好广交会,共吸引约50万名境外采购商,成交金额194.8亿美元。
举办3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带动2.55万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新设外资企业2.6万户、增长超20%。
第三届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达成投资项目1933个、总金额2.26万亿元。
关键词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超额完成林分优化提升、森林抚育提升“两个200万亩”任务,新建森林城镇38个、森林乡村159个、碧道930公里,乡村绿化植树超1858万株。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5.8%、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全省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超1200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持续做实。强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新发布“湾区标准”54项,在粤执业港澳专业人士超5500名,“港澳药械通”实现大湾区内地九市全覆盖,18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境通办”。
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通车运营,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
港珠澳大桥车流量增长90%,“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突破450万辆次。
横琴合作区全域实现封关运行、琴澳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澳资企业超6600户。
关键词 “百千万工程”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1:1,17个区、2个县(市)、124个镇获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千强镇,东莞长安成为全省第3个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镇。
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启动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
新建和改造提升112万亩高标准农田,耕地总量连续4年净增加。
深水网箱养殖水体总量居全国第一,水产种苗产量居全国首位。
关键词 文化事业
建成开放公共文化新空间3300余家,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
举办百场艺术精品展演,4部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全省接待游客超8亿人次,入境外国游客增长87%。
关键词 民生领域
全面完成省十件民生实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4%,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52万个,个人养老金开户数近1800万。
建成“长者饭堂”3652个。
新筹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8.6万套(间),发放租赁补贴惠及6.2万户。
关键词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毒品、走私偷渡等领域违法犯罪,刑事治安警情、刑事立案数量分别下降26.3%、32.6%。
2025年“任务图”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提质提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额稳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以上;粮食产量1285万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十二方面重点工作
(一)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二)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三)全方位扩大内需,精准有效释放消费投资潜力
(四)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七)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八)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九)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体育强省
(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一)推进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十二)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王丹阳 崔文灿 郑明达 李焕坤 黎秋玲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