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五国家共同提交 这种印尼传统服饰缘何“入遗”成功?

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印尼记者陶家乐。在2024年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同时,印尼的传统女性服饰——可芭雅(Kebaya)也荣登此名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是对印尼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东南亚多国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成果。

可芭雅服饰的入选,是印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第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印尼文化部部长法德里对此表示,这一提名是由印尼、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五个国家共同提交的,体现了东南亚国家在保护共同文化遗产方面的合作与团结精神。可芭雅服饰不仅是印尼的文化象征,更成为超越种族、宗教和国家界限的文化纽带,连接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法德里进一步介绍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可芭雅服饰的认定,将有助于提高全球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可芭雅不仅是印尼女性的日常穿着,更是多元文化交汇的产物,象征着深厚的文化沉淀和历史传承。

可芭雅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印度尼西亚,其设计和款式深受印度教、伊斯兰教以及中国和欧洲文化的影响。最初,可芭雅服饰是上层阶级女性的标志,逐渐演变为广泛的日常穿着,尤其在女性中尤为流行。其设计以合身的上衣和宽松的裙子为特点,搭配不同的织物和刺绣,展现出独特的优雅和精致。

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可芭雅服饰达到顶峰,尤其是由带有花卉图案的雪纺面料制作的款式,成为流行趋势。颜色通常以纯色为主,其中白色是最为常见的选择,但其他颜色如红色、粉色和蓝色也时常出现在各种场合中。这一时期的可芭雅服饰设计简洁而富有活力,适合日常和正式场合穿着。此外,华裔女性穿着的可芭雅服饰也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在服饰的末端和袖口装饰着精美的刺绣。刺绣的图案通常非常精致,颜色鲜艳且富有象征意义,常见的图案包括花卉、鸟类和传统的几何形状,这些图案不仅展示了技艺的高超,也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

可芭雅不仅仅是一种服饰,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作为东南亚多个国家共同的文化遗产,可芭雅服饰反映了该地区复杂的历史和文化交流。从印尼到马来西亚,从新加坡到文莱,甚至在泰国的部分地区,可芭雅服饰都是女性在重要场合的首选。无论是婚礼、节庆还是正式的社交场合,可芭雅都体现了女性的优雅与自信。在当代,尽管可芭雅的样式经历了多次演变,但它始终保持着文化的根基,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着新的活力。尤其是在庆祝重大节日和文化活动时,女性们穿着传统的可芭雅,彰显着她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可芭雅服饰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仅是对它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的高度认可,也为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随着全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可芭雅服饰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未来,印尼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可通过进一步的文化交流、教育推广和现代设计的结合,让这一传统服饰焕发新的生机。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使用天然材料和环保工艺的可芭雅服饰也有可能成为全球时尚界的新宠。

总之,作为印尼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象征之一,可芭雅服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达。这一传统服饰深厚文化底蕴的认同,也为未来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以上是总台记者陶家乐在当地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驻雅加达记者 陶家乐

中国之声《总台记者看世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