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找到根了!下次,我要带着全家再来中国,延续这份亲情!”近日,在福清市阳下街道新局村刘下自然村,一场跨越百年的亲情重续温馨上演。来自马来西亚霹雳州“福清洋”的秦能赐先生在福清圆了寻根梦,与宗亲团聚互诉衷肠。
秦能赐与宗亲团聚。
据悉,60岁的秦能赐参加“马来西亚霹雳州曼绒福清公会寻根团”,首次返回福清寻根恳亲。在郑松波等多位侨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他仅用一天就找到了老家的亲人,这成为他此行的最大收获。
这场寻根之旅,源自一个世纪前的离别。秦能赐说,他的父亲名叫秦福官(“学”字辈),祖父名叫秦真秋,曾祖父名叫秦崇明。当年,秦能赐的曾祖母带着秦真秋等4个孩子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霹雳州曼绒“福清洋”定居并繁衍后代。他们身在异乡,却始终心系故乡。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秦家后辈依旧按照家乡的辈分排行取名,分别是“朝、廷、崇、真、学、能、经、文”。秦真秋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着祖籍:“阳下镇刘下村北门外”。这几个字,成了后人寻根的唯一线索。
秦能赐和他的父亲均在马来西亚出生,从未回过家乡福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秦能赐报名参加了由马来西亚霹雳州曼绒福清公会主席郭进光带领的返乡恳亲团。
恳亲团于4月9日晚抵达福清。4月10日,郭进光将秦能赐寻亲的事宜委托给此次负责接待的爱心人士郑松波。郑松波根据信息,当天就联系了阳下街道侨务部门负责人庄惠云以及林翠英、陈碧珠等人。他们很快就查到秦能赐的祖籍地是现在的福清市阳下街道新局村刘下自然村。
第二天一大早,郑松波就带着秦能赐来到新局村委会。工作人员根据秦能赐提供的寻亲信息,找到了秦能赐祖父秦真秋的堂兄弟秦真地一脉的后人。随后,秦能赐在亲人们的簇拥下来到刘下自然村与宗亲团聚。
“分离了100多年,没想到刚回到家乡,热心人仅用一天时间就帮我圆梦。万分感谢家乡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我也会把这份热情带回马来西亚,让更多侨胞实现寻根梦。”秦能赐感慨道。(记者 王光慧通讯员 陈仁杰 文/摄)